第626部分 (第2/4页)

觉得朱厚照的话不太像话,这个道:“是啊,陛下怎可说这样的话?”

“阴阳相谐,方乃伦常之理,若是颠倒,非国家之福啊,陛下理应谨言慎行。”

话所的很隐晦,言外之意就是,皇帝你特么的能不能住嘴。

朱厚照顿时感觉像是被人用针扎了一把一样,这……不对啊,明明自己儿子把叶春秋当爹,大家纷纷点头赞许,朕也只是学儿子说一句,怎么就被人骂了呢?

他哪里晓得,儿子这样说,叫做知恩图报,是值得鼓励的行为,表现了太子殿下的仁厚之心。可在大臣们看来,你这皇帝说这样的话就是别有企图了,不是东西啊你,你这不是故意破坏纲理伦常吗?

朱厚照憋红着脸,反而有些恼火了,他脾气就是如此,自己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道理,感到自己遇到了不平的事,就忍不住要顶一顶,于是他故意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道:“此乃我家家事也,与汝等何干?”

哼,我家的事,你管不着。

众人颇为无奈,不过话又说回来,太子能安然无恙,现在大家的心情还是不错的,实在不愿和朱厚照死缠烂打了,倒是有人求救似地看向张太后,张太后母仪天下,素来精明强干,明白事理,而且能治得住朱厚照的,怕也只有这位太后了。

张太后定了神,方才乍惊乍喜,令她仪容有些不整,这时见朱载好起来,才放下了心,刚刚的事,她再不明白不过的,此时该当自己来做这和事老了,大臣们在等自己说话呢!

张太后徐徐道:“哀家是个妇道人家,本没有什么高见,不过哀家觉得,哀家虽是个妇人,不晓得你们的大道理,却是知道,即便是寻常百姓家,也是将这救命之恩,恩若再造的,再造之恩,与父无异,咱们天家不能让人说闲话,不能让人说,咱们天家都没有良心,你们呀,平时读书,难道就不该有良心二字吗?君臣之道是要紧的,可太子怎样想,这是太子的事,太子感激春秋的救命之恩,这本也是好事,就算心里将春秋当做亚父,难道天就会塌下来了吗?

哀家实话告诉你们,榻不下来,事情没有这样的坏,反是哀家这孙儿,这般的晓得是非,哀家心里反而甚是欣慰,你们总教人做天子,教储君做一个好帝王,那些个帝王之术,学了总不能说没有用,可是啊,这教人帝王之术前,得先教一教做人,连人都做不好,怎么能做君王呢?教授太子做什么人呢?哀家倒是有些浅见,其实倒也无非就是民间僧俗的几个教子格言,大抵就是,明事理,晓是非,知恩图报,宽以待人;学会了这个,那帝王之术方才有用,学不会,这帝王之术学了又有什么用呢?难道那商纣王,那隋炀帝,也都是王子和皇子出身,难道他们为太子时,就不曾学过帝王术吗?”(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五十章:幕后黑手

张太后虽说了这么多,却是见还有几个大臣露出不可苟同之色。

张太后看了看脸色已经好转许多的朱载,像是想起了什么,接着道:“说起这个,哀家就想起了先帝,先帝读书未必好,甚至及不上隋炀帝那般,隋炀帝的诗词文章,先帝在时,是自叹不如的,可是何以天下人都念他的好呢,无他,唯心善而已。哀家啊,不求其他,只求一桩事,那便是太子做个好人,若连这个都做不了,何以施恩惠于天下呢,若连接受了这样的大恩大德,尚且拘泥于礼法,而不知报答,心里不存着感激,又如何克继大统,以苍生福祉为使命呢。哀家早说了,一个妇道人家,也说不出什么道理了,若有说的不好的地方,还望,大家勿要见怪。”

一开始,大家觉得是陛下胡闹了,还指望张太后纠正陛下了,可是现在……

张天后显然与众大臣的见解是不一样的,她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众人默然了。

虽说是浅见,可是谁敢说张太后的话没有道理呢?

陛下可以骂,太后你也敢骂?

何况这也确实是极有道理的,教授太子如何做人才是最紧要的。

于是众人不好再反驳,只得道:“娘娘所言甚是。”

朱厚照郁闷地摸了摸头,有一种无言之感,明明自己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呀,为何结果却是大大的不同?这待遇也太明显了吧!

不过总算是达到目的了,好吧,今儿不和他们计较了。

此时,张太后眼眸一转,旋即看向叶春秋。

在一天的悲痛折腾下,张太后已经显出很重的疲累之色,可是此刻脸色看起来很轻松,唇边浮出盈盈的笑意,道:“春秋。”

其实叶春秋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