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部分 (第2/4页)

人的举动。

偏偏雷声大雨点小,那几个护卫扯着几个御史,一阵痛打,几个御史哭爹叫娘地哀嚎,只听到差役大叫着:“莫要走脱了贼人啊。”顿时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可是叫了老半天,自己还是在挨揍,敢情这是虚张声势啊。

几个御史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冲出了人群,遍体鳞伤,尤其是曾文广,脸上全是血,他跌跌撞撞地走出去,浑身疼得龇牙咧嘴,踉跄地走出了几步,那些差役才追上来,边道:“保护诸位大人,来人,给大人们护驾。”

曾文广这时候方才意识到自己安全了,回头一看那些‘暴徒’,曾文广不禁觉得心有不甘,这辈子,实在没有今日这般的狼狈过,于是他凄声大叫:“等着,等着吧,本官……本官定要禀明天子,让朝廷为本官做主。”

曾文广放了狠话,又怕唐伯虎这些人追上来,于是忙一瘸一拐地快步离开。

这招商局的外头,围看的人没有散去,所有人却是鸦雀无声,仿佛连空气都紧张起来。

孙琦看着那些已经走远了御史,突然打了个冷战,他感觉有些冷,从内由外的冷,心里更是透心凉一般,于是又打了个寒颤。

棒打御史啊,人家能干休吗?陛下袒护又怎么样?这肯定要传遍天下的,到时候势必会群情汹汹!

这是要出事了啊。

啪嗒。

唐伯虎手中的棒子已是落地,看着许多不安的商贾,一个个迟疑着看着自己,许多人面色蜡黄,宛如大祸将至一样。

没错,大祸,肯定是要来了。

几乎没有人敢怀疑,因为任谁都清楚,镇国府这一次把事做绝,玩大了,大明最不能触碰的逆鳞,居然就这么碰了,御史的权利有多恐怖呢,甚至在大明的史上,因为皇帝要梃杖御史,辅臣甚至是要提出辞呈的,虽然这只是某种象征意义,皇帝该打的时候照样打,对于内阁大学士的辞呈,表示不接受,不让其告老还乡即可,所以某种程度来说,这只是宰辅们做一个姿态,可皇帝打御史尚且如此麻烦,何况是唐伯虎?

(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拐着弯骂皇帝

这大明朝里,谁都知道御史是怎么的存在,看着唐伯虎狠打了御史一顿,大家已经可以想象得到那可怕的后果了。

可是有一点,也是令人难以忽视的,打人的是唐伯虎,可是谁不知道唐伯虎背后的人是叶春秋?现在事情眼看是要闹大起来了,唐伯虎要背负这后果,叶春秋又能落到什么好?

这一次惹出的祸可真不小啊,孙琦的心情自然是沉甸甸的,最后还是招来了一个下人,道:“来,快去叶府找镇国公,给他通报消息。”

唐伯虎依旧气喘吁吁的,却是不忘对孙琦道:“公爷不在府里,侍驾去了贡院。”

孙琦听罢,不禁哭笑不得,可是脸色却是无比的难看,带着几分无力地道:“完了,完了啊。哎……”

相比于那镇国府的招商局,贡院这儿却算是一派祥和。

考官们将一些好文章纷纷清理出来,摆在了案头上,朱厚照虽感觉在这里有点无聊,却是不懂装懂地看了起来,倒是身后的翰林以及李东阳诸人,却一个个引颈看着卷子,有人点头,有人摇头,一些偏好此道的人,则是聚精会神,时而为一两句精彩的文章而惋惜,时而摇头。

朱厚照这人最不喜欢就是文绉绉的东西,自然觉得兴致缺缺,心里更是无比后悔来此一趟,早知如此,还不如在宫里呆着还清静呢。

此时,又有一篇文章送了上来,本是要交给杨廷和的,不过杨廷和正在圈点着其他的文章,因而先送到朱厚照的眼前过目。

文章摊在朱厚照的案前,却是突然有人眼睛一亮,摇头晃脑地道:“国之起化于家者,治有先务也。这个破题,倒是颇有新意,四平八稳的题,竟是破出了新意。”

众人也来了兴趣,不少人纷纷看起来,大家都是读书人出身,对八股文再了解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各自的鉴赏水平都是极高,现在凑在一起,倒都是活跃起来。

这些文字,朱厚照也都认识,意思嘛,大致也能理解的,可是特么的好坏,他就两眼一抹黑了。

很好吗?怎么看不出来?

此时,却又有人道:“夫国之各有家,而家之理可通于国,是故欲治先齐,古之人有明征耳。”

于是,不少人若有所思起来。

国之民众无不有家,而治家的道理和治国是相通的,所以想要治国,先要齐家,这是自古以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