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1/4页)

这跑出去的人却不是跑去跟皇帝告状的,这告状多没品啊,而且还容易引起人的反感。人家是跑去太医院问太医有没有治伤的伤药,然后顺便拉着太医的手唠嗑一下,赵娘娘正在教训三皇子呢,打得可狠了,手都快被赵娘娘打断了,一脸的关心主子的相。

这宫里的消息总是流传的特别快,不到三分钟皇帝就知道了。等到了临华宫,看到赵婳还没打完,正打一戒尺问三皇子一句知错了没有,三皇子的手却已经肿得老高了。

好吗,趁着我不在打我的娃,皇帝也怒了,连不打女人的风度都不顾了,对着赵婳就踢过去一脚,对赵婳说了几句狠话,然后抱着受伤的三皇子走了。

若是像以前那样,赵婳将自己的宫里抓得稳稳的,她打三皇子的事只怕传都传不出外面去。但现在临华宫里放着一堆徐莺的人、皇后的人、柳淑妃的人,早就成筛子一样了。赵婳虽然不会用这些人,但只要人在临华宫里,总是有些好处的,便如这一次,赵婳打人的事情不用别人去打听,她自己宫里就先漏出来了。

杏香最后对徐莺叹了一声道:“三皇子其实也是挺可怜的孩子……”后面跟着没说出来的,是一句“摊上这样的娘。”

本来以前三皇子刚到玉福宫的时候,杏香等人想到赵婳,总觉得有其母必有其子,对三皇子其实是不怎么喜欢也不怎么欢迎的。但相处的时间长了,三皇子的性子跟赵婳实在不像,他又十分懂事乖巧,杏香对他的感官也改变了。

徐莺听着也是叹了一口气。

第172章

等沐浴过后,皇帝又去看了三皇子,替他上了次药,等到三皇子睡了,皇帝才回了徐莺的房间。

徐莺正在镜子前梳头发,见他回来,连忙站起来迎接他,问道:“三皇子睡了呀?”

皇帝点了点头,然后有些头痛的揉了揉额头,然后脸上的怒气又毕现。他大约恼极了赵婳,又道:“当初旭儿一生出来,就不该让她养着。”

千金难买早知道,就是皇帝也有意料不到的事。若是早知道,当初赵娥死后,他就不该同意宣国公府的做法,让赵婳进来照顾昹儿。

徐莺不好说赵婳什么,只好握着皇帝的手笑着给他顺毛道:“莫气,莫气啊,谁也想不到宁妃会这样是不是。”

其实徐莺也是不太理解赵婳的做法的,或者她信奉的也是现代那些“棍棒之下才能成材”“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之类的。

徐莺想到前世有个邻居,跟她差不多的年纪。人长得很漂亮,性子也聪明,但却从小被父母逼着弹钢琴,学跳舞,上各种艺术培训班,稍有做不好的时候,便会被父母巴掌衣架伺候,简直是望女成凤的典型。听自己前世的老妈说过,那邻居一家从小到大被打断的衣架,叠起来能有两打。徐莺记得最狠的一次,是那邻居参加比赛没有得前三名,结果在大冬天的时候被罚在阳台跪了两个小时,最后连她一向不爱管闲事的老妈都看不下去了,敲了邻居的门为那邻居求了几句情,不过结果是被那邻居的一对父母用一句“我教育我自己的孩子,关你什么事”给弄得灰头鼻脸的回来了。

所以徐莺在追韩剧的时候,邻居在练琴上艺术培训班,徐莺在看漫画的时候,邻居在练琴上艺术培训班,邻居考上了中央某艺术学校的时候,徐莺上了一个三流的医学院,等邻居毕业后参加比赛拿了奖在电视上大放异彩的时候,徐莺则在某三流医院里当个三流的护士拿着三千块的工资。

那邻居的父母后来一直颇为自得,觉得是自己从小对女儿教导有方,才成就了女儿的今天,在亲朋好友面前十分推崇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

不知道哪位谁说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小时候父母用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做法,总会影响孩子以后也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徐莺不由想,赵婳前世很可能跟她前世的邻居一样,在父母的严厉之下做出了很大的成功,所以现在也用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一套方法对待自己的孩子。

每个人遭遇不同选择也不同,反正前世的父母对她是放养政策,只要不杀人放火犯罪反社会,随便你干什么都行,而这一世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现在她对四皇子等人也基本上是放养政策。

徐莺安慰了皇帝几句,皇帝也不想说赵婳了,越说只会越气,让人拿了文房四宝进来,他要练字静心去。而徐莺自然得在旁边陪着。

而在另一边的临华宫里,又是另一番的景象了。

赵婳半躺靠在罗汉床上,面露凄色脸色苍白,眼睛无神的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