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至宋朝,鲤鱼又成为人们的席上菜。在《枫窗小牍》中记录了一道叫“宋嫂鱼”的鲤鱼羹。有位宋五嫂因做得一手好鱼羹,得到皇帝赵构赏赐。此事传遍临安府,一时间,人们争相品尝,门庭若市,宋五嫂遂成巨富。到清朝,随着经验愈加丰富,对鲤鱼的吃法更为讲究了。清人以鲤鱼尾为贵,甚至曾将其列入“八珍”,可以烹制为羹;鲤鱼腹下肥肉可制为“烹鲤鱼腴”;鲤鱼肠可炒;炒鲤鱼肝则谓之“佩羹”。

无论古今,都以黄河鲤最为人们称道,因为黄河鲤肉质肥嫩,入馔味道鲜美。济南北临黄河,该处所产鲤鱼不但肥美,而且金鳞赤尾,形态可爱。《济南府志》里便有“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的记载。山东风味名菜“糖醋鲤鱼”即以济南所制最为有名。此菜本始于黄河重镇——洛口镇,传入济南后,经众多厨师不断改进,细心烹制,成为载誉全国的美食。

济南汇泉楼是制作糖醋鲤鱼最著名的一家,他们将鲤鱼先养于店中池内,去其泥味。顾客选中后,捞出活杀,以最快的速度制成菜肴。喜欢自己烹制鲤鱼的人大概都知道,鲤鱼经宰杀后并不会马上毙命,往往要折腾很久,甚至入了锅,还会冷不丁跳起来将锅盖顶翻。也许,那就是鲤鱼向着龙门的最后奋力一跳吧!

山东名菜红烧大虾(图)

对虾,《清稗类钞》称明虾,另有大虾等异称,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动物。一般所称对虾通常指中国对虾,又称东方对虾。体形较大,雄者可达13…17厘米,称黄虾;雌者可达18…24厘米,称青虾。《海错》云:“海中有虾长尺许,大如小儿臂。渔者网得之,俾两两而合,日干或腌渍,货之谓为对虾。其细小者,干货之曰虾米也。”古代渔人捕得大虾,待价而沽,却又缺乏保鲜手段,只好干制或腌渍出售。在现在人看来,实在可惜。

中国很早就开始食虾,《山海经》称为“”;《西湖老人繁胜录》载,都城食店有“大虾”;《梦粱录》载,市场物产中有“清斑虾”;明代《宋式养生部》介绍了六种烹制对虾的方法,有油炒虾、盐炒虾、生酱虾、生爆虾等。油炒虾制法为“先入熬油中炒熟,酱、醋、葱调和,唯以盐”。

对虾鲜美而富于营养,中医理论认为,对虾味甘咸,性温,有补肾壮阳、健脾化痰、益气通乳等功效,具有多种食疗价值。可是对虾在古时并未列入“八珍”,一是因为对虾非稀有之物,另外我怀疑古人烹制对虾的水平可能不如今人。不但对虾,我还认为古代菜肴烹制的整体水平也不如今人。迷信古代食谱的人多是被古人夸张炫耀的绮词所迷惑。

以对虾烹制的名肴各菜系有很多,如干烧对虾、滑炒虾花、干炸凤尾对虾、煎对虾饼,以及造型菜琵琶大虾等。其中我单独介绍山东的风味名菜红烧大虾,因为这道菜在鲁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结婚的喜宴上,撤掉味碟和点心后,上的头一拨菜里必有红烧大虾。大虾是按人数上的,不多不少一人一个,这时大家就会略做谦让,站起身将自己的一只夹走。

按习惯,婚宴上的大虾必须有点个头,大家也正是通过这道虾菜,来判断宴席档次之高低、自己送的红包有没有希望吃回来。而红烧大虾也确实能增添一些喜庆色彩,它色泽红润油亮,煞是好看。除了婚宴,红烧大虾还出现在比较重要的宴席上,例如给贵客接风或公司庆典等。也许生活水平使然,也许习惯使然,不管何种场合,大家总要对刚刚进肚的大虾品评一番,包括大虾个头、肥瘦、新鲜度以及大概的市场价格,好像在比谁吃过的大虾多。品评是在吃过之后,之前一般都很少说话,有一小会儿甚至屏气息声,惟听细细的咀嚼声,气氛严肃而暗含敬畏。

红烧大虾最大的特点也是大虾本身的特点,就是虾肉鲜嫩,无物可比。所以只要不失其鲜,任你水煮油烹,都是一道好菜。如果连这也做不到,就不必进厨灶间了。

香赛龙肉的广饶肴驴肉(图)

到北京动物园,最想看的动物不是河马、老虎、犀牛,而是藏野驴。千百年来,驴这种动物受尽人类的压迫,不是低着头负重走路,就是转圈拉磨,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却赚了个“卸磨杀驴”。名字还变成骂语,什么“死驴”、“笨驴”、“倔驴”等等。只有到了餐桌上,才有机会得到一句不坏的悼词——“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我想看看过真正日子的驴,准确说应该是曾经过过。笼子里的野驴显得温顺,像健壮的小马,并没有家驴好看,颜色从头到脚浅灰褐色,竖着短短的鬃毛。我觉得区别就在颜色,灰色是广阔的土地的标志,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