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相对于偌大的长江来说,在辰河港看上去硕大的辰河船队,到了江心就像泥牛入海,根本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杨锡第一次往长江下游走,每过一处,都要大概感觉一下方位距离,过蕲春、柴桑、彭泽、往下继续过了庐江、丹阳、九江、广陵入海。

前后花了五天时间,辰河船队终于到达吴郡,娄县(今上、海)外海域,在海域中又走了半日,路过了数个小岛,终于登岸。

杨锡上岸,看了这个无名岛,此岛倒是真的不大,船队围着岛屿转了个圈,也才花了半个小时。

但上岛之后,杨锡却觉得并不小,比起辰河港,估计也要大两三倍,岛上树木丛生,像个小山包。

幸亏山坡并不是很陡,杨锡觉得勉强可用,也懒得再去寻找,于是就在岛上扎营。

至于建造房屋,这时候却还不是时候,凡是都是苦后才能甘来,时间却是不等人的。再过两年,灵帝死,到时时候真正的诸侯割据时代到来,若还没有一席之地,那将死无葬身之地。

杨锡命人将船藏于一个小海湾中,命人日夜看守,休整一日后,有专人到山上寻找水源。大部分人则是开始在海滩以上的泥土处开始开荒造田。这田却不是稻田,而是为晒盐准备。

足足过了七八日,才开出盐田二三十块,但这些盐田,却不是方方正正的盐田,而是一条条的梯田,顺着山坡往上开垦。已经开垦好的盐田,早已派人用木桶担了海水,在其中暴晒。七月大夏天,正是太阳最毒的时候,只几日,最早的盐田就已经被晒浅一半有余,杨锡却命人再度注水。

就这样一日日过去,每日不停开垦,盐田越来越多,十五日后,忽然有人大声尖叫,杨锡也有些激动。

“差不多了,我也该去看看了,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土豹子,早就已经学过基础化学了,就连蒸发了海水后剩下粗盐和母液,都没见过。”

其实何止别人,杨锡自己也觉得激动,只见那最初的几块盐田中,已经结晶出粗盐晶体,虽然不多,但等海水完全蒸发,就只剩下食盐和一些不能蒸发的液体矿物,那就是母液了。

至此,不管新来的还是老人,都对杨锡敬若神明。对与杨锡写的那些书,更是深信不疑了。

至于那些刚刚从初级培训一个月出来就上了船的,更是产生了对辰河工厂更强的归属感。

第四十八章 利诱终究不能成

两个月转眼即过,杨锡所预算的两个月五千石粗盐的目标终于实现。这还是前面一个月有五六天是在路上,前面十多天一直在开垦,并未出盐。以后这里只要面积越来越大,可以产出令人恐怖的数字。

“这就是一个提钱岛啊,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错。”杨锡感慨,只要这里一直存在下去,自己不会缺钱。

当然,晒盐的技术,目前是不能外传的,就算是覃放他们,也不能有半点泄漏。

八月十五,杨锡决定,自己先带走两条船,船卫却只带走了五十人。杨锡给卫瓜留了一百船卫,三十二船力和十名水手,并将向导钱大海,也留在岛上。

钱大海却是不能离开的,万一事情泄漏,就要大乱了。至于向导之事,杨锡早已将方向记录下来,有指南针的存在,这个没有难度。

现在的指南针,已经被杨锡改进成了玻璃外壳,连盖子都不用打开,直接掏出来就可以使用。

两只船,五千石粗盐,五十船卫护航,杨锡总指挥,两艘大船与八月十五离开娄县。为了以防万一,杨锡令船力白天轮休,必须保持船速航行。

回江夏的路很漫长,由于是逆流,这次用了八天。

鄂县,辰河港,两条轮船悄无声息的回到了港口。

简肆和覃放二人早就按照约定时间,到达了辰河港,两人已经等了杨锡半日。二人本以为杨锡会爽约,却发现杨锡在傍晚赶了回来。

整整两个月,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三人见了面,杨锡却绝口不提盐的事,只是一个劲儿的招呼二人喝酒,事情待明日再说。

第二日一早,早接到通知的各位辰河工厂领导层,齐聚在辰河港,同时来的,还有辰河商会的十余位副会长和会员,至于没有在鄂县的,自然是没有到。

杨锡还特别邀请了胡家的胡钊和黄家黄平,这两人自然也不会不给面子。

至于罗兰,虽然贵为县长,但在辰河商会中,他只是副会长。

杨锡先是跟众人打了招呼,也不多说,带所有人上了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