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因为跪久了,未免不舒服。百官们这个挪挪膝盖,那个扭扭屁股。虽然还是没人敢说话,但动来动去是免不了的。

有些细皮嫩肉的官官,实在是跪得受不了了,又不敢站起来,只是拿一双眼睛哀恳地看着“三杨”。

朝堂上,眼波汹涌,怨念丛生。

过了很久很久后,杨济终于顶不住了,也随众跪了下去。

只有杨骏一个人,自始至终直挺挺地站着,脸色铁青。大概是气糊涂了,连基本的礼仪都不顾了。

张公公没办法,总不能让文武百官一直跪到天黑吧?只好喊了“平身”。

下朝后,杨骏破天荒地没有进勤政楼代皇上批阅奏章,而是气冲冲地回家去了。

皇上求之不得,正好把齐王和汝南王请到勤政殿好好地叙谈了一次,又一起用了午膳。

晚上皇上回明光殿后,把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幕绘声绘色地讲给我听。

他几乎是欢呼的,雀跃的。

看得出,虽然他也希望有人帮他看奏章,但杨骏的跋扈和嚣张还是让他吃不消,一直都觉得很憋气。所以,今天看杨骏这样,他觉得很解恨。

就在他给我讲这些的时候,宫门外突然通报说:“小杨太傅到。”

我和皇上互相看了一眼:杨济这个时候来干什么?

因为杨骏和杨济都是太傅,所以杨济就被称为小杨太傅。

我本来对杨济的印象是很不好的。因为他当年做太子少傅的时候,和他的兄长一样,倚老卖老,对太子不敬。可是这天看到他,也许是年纪又长了十岁吧,他看起来竟然像个老成持重的人,甚至还有些忧心忡忡。

他一进门就跪倒在地,诚惶诚恐地行君臣大礼。

我和皇上倒不好意思了,赶紧让小太监把他扶了起来。

他既是皇上的太傅,又是皇上的堂外公,是长辈。在内室之中,私人场合,原可以不用行此等大礼的。

我一面让太监给他看座,一面注意看他的表情,想知道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杨济告坐后,先为兄长杨骏今日在朝堂上的失礼行为向皇上请罪。然后就开始深情回忆先皇太后的种种往事。讲着讲着,竟然滴下泪来,把皇上也弄得一脸凄楚。

哭了一会儿后,杨济突然又从椅子上滑到地下,跪倒在皇上的面前说:“微臣今日来,是有一事想向皇上恳求。”

终于来了!我就知道,请罪啊,怀念先皇太后啊,都只是铺垫,现在要上演的才是正头戏。

可我万万没想到,他说出的话居然是:要辞官。

一个大男人,跪在地下,淌眼抹泪地向皇上提出辞官。说他年将半百,身体又不好,现在只想“乞骸骨归”,带着家人回华阴老家去,落叶归根。

事出意外,连皇上也愣住了,一会儿看看杨济,一会儿看看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见我可怜的夫君一脸尴尬像,我赶紧叫张泓他们去拉杨济。

可是这杨济,竟然赖在地上不起来了,几个人拉都拉不动,而且越哭越有嚎啕之势。

皇上脸上已是一脸黑线。

你想啊,看着一个大男人,而且还是身为长辈的老男人,哭哭啼啼地跪在自己面前撒泼说:呜呜,我不干了,我要回老家种地去,呜,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啦……

是不是别扭得让人想吐血?

明明是个声威赫赫、举世闻名的强横角色,铁腕家族中的三大铁腕人物之一,现在突然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在皇上面前忏悔以往功名利禄心重,告诉皇上他只想快点回老家去,守着那三亩二分薄田,从此做普通老百姓,过清贫安乐的日子。这叫谁听了都会觉得假,都不会相信吧。

更绝的是,他叙述的方法,还像女人一样悲悲切切的,眼泪流不完。

我好笑地想:他不会是打算跟皇上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吧?

杨济见我们面面相觑,情知是不相信他了,赶紧表白道:“其实,微臣一直都在劝告家兄,说皇上现在已经成年,应该归政于陛下了。可家兄就是不放心,说陛下年纪虽然大了几岁,可依然是孩子脾气。看过了三十岁以后,能不能放手,让您独自打理朝政。”

果然是为杨骏当说客来的!

照他那意思,杨骏还是千古的大忠臣了,有若诸葛亮当年写《出师表》的苦口婆心和赤胆忠心。

杨济又说:“微臣在家的时候,也一直劝家兄征大司空和大司马入朝辅政,自己退身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