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部分 (第2/4页)

?”

大家听唐枫这么一讲,吊到嗓子眼的心才放了回去。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唐枫趁乱窃取了帝位。虽然这么一来他必然成为全天下的众矢之的,未必能真的一手遮天,可他们这些人可就到了绝路了。若是反对,现在就会被其以种种罪名处置了,可若是从了他,那将来也难逃一死,甚至在史书上也将遗臭万年。

不过现在看来,唐枫并没有篡位的意思。所以有几人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和之前温体仁、周延儒所说的一般无二,认为朱慈烜、朱慈烺二人最是合适。他们一个七岁,一个六岁,已经是皇子中最年长的了。

唐枫听众官员为各自所选的皇子说着理由,什么深得皇家之风啊,什么天资聪颖啊,只是在心里一阵冷笑。这两个皇子才刚入小学的年龄,能有什么风范了,很明显这是官员们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或是为以后,或是因为有收了好处。

对这样的闹剧,唐枫并没有打算让他们继续,他也根本没有意思让这两人继承帝位,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年纪都有点太大了。

之所以唐枫此次会冒大险做出如此大事,就是为了振兴大明,以及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未来。他并没有做王莽的意思,因为他知道这样一来就是与天下人为敌,到时候变法不成,反而会被群起而攻之。他只想做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要天下人知道皇帝还是老朱家的,那许多的借口就不会存在了,而自己就能借皇帝的名义开始改变一系列的政策。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大明的政策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不然等待它的就是灭亡。可想要改变根深蒂固达数百年之久的种种祖制,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而朱慈烺他们的年岁已慢慢长大,可能没等自己完全做完呢,这个做皇帝的就要反抗了。所以他不想选这两人,他选中了目前为止年龄最小的皇子,崇祯八年出生的朱慈焕。可惜这些朝臣压根就没有往这方面去考虑,只是在朱慈烺和朱慈烜之间做着争论。

见没有一人提到他,唐枫便也不再等候了,他只是轻轻地道了一声:“我以为皇五子朱慈焕比这两位皇子更有人君之相,各位以为呢?”

堂上正争论着的官员们先是一静,随即就都反应了过来,全都纷纷点头道:“国公爷说的是,朱慈焕最是适合,是下官等孟浪了。”现在他们都有些埋怨起自己的不够机灵了,明显唐枫是要掌握朝政的,自己怎么早没想到捧一个最小的皇子来讨好呢?

唐枫心里不觉生出了一种快意之感,他总算真正体会到了权力的诱人滋味。什么叫权力,在所有人都纠缠于两个选择时,你突然说出第三个选择,而所有人都不敢反对,只是附和,就是权力的体现了。这与赵高的指鹿为马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既然各位大人也认为朱慈焕最适合,那就随本公一道去迎他即位吧。想必我大明在新帝的护佑之下,必能有一番大作为!”唐枫说着起身就往外走,其他官员亦步亦趋,跟着唐枫的脚步去后宫找皇五子去了。

朱慈焕的母亲田贵妃做梦也没想到皇帝的位置会落到自己儿子的头上,真是喜出望外。但是当看到朝中臣子在对待唐枫的态度之后,她就猜到了关键所在。作为一个于后宫待了这么些年的女人,这点眼力还是有的。可现在也由不得她了,无奈只得给只有两岁,尚在襁褓中的儿子打扮了下,就任由臣子们将他接到乾清宫即位去了。

原来烦琐的礼仪,因为唐枫的一句:“天子年幼!”就变得很是简单了,只是祭拜了天地和祖宗后,小小的皇帝就在其母田贵妃的怀抱中登上了皇位。至于这年号,唐枫倒没有过多的参与,对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唐枫并不上心。

可朝中就是有些人最是看重这些虚的,在好一阵争吵之后,终于初步拟定新帝的年号为正元。当然,直到过年之前,大明依然是崇祯年,这个年号还得等上一段时日才能用到。

一切终于都做完了,唐枫便带了群臣出了皇宫,身后的皇宫,已经没有了一个太监,全是宫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没有给崇祯的案子划上一个句号之前,这些太监必然要一个个地接受盘查,这让皇宫里的阴气更盛了,因为唯一的男人都只不过两岁,而其他的皇子,现在已经不可能留在宫里了,而是被安排住进了十王府。

走出皇宫,时已到了黄昏,唐枫并没有象那些官员般地各回各家,他们可不放心家里的人。唐枫先来到了北镇抚司,一进门就听到了阵阵的惨叫,对此他会心地一笑。锦衣卫与东厂间的矛盾从来没有消解过,这次能得到这么个机会将东厂一网打尽,他们自然不会留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