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页)

曰亚洲大会,但受邀的与会人员中,真正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却只有寥寥数人。走进会场,放眼望去,尽是金发碧眼高鼻子的欧美人。据说当时参加大会的欧美人竟占到了80%。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来了多少老外来判断这场会议规格有多高,但是至少可以证明一点:那时的亚洲电子商务几乎还没有开始起步,不然也不会不惜重金请一批不了解亚洲情形的老外在台上高谈阔论。

老外们所谈的自然是欧美式的电子商务,他们讲eBay,讲亚马逊,而在台下认真聆听的马云不禁暗暗地思考。

当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马云没有片刻犹豫,他用流利的英语说道:“亚洲电子商务步入了一个误区。亚洲是亚洲,美国是美国,现在的电子商务全是美国模式,亚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模式。”

这已不知是马云第几次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但从10岁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马云的很多“狂言”,其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经常会一个人想很久,我绝不是一个冲动的人。”

但是这一次,就是马云也几乎对自己的发言感到了震惊,但是这种震惊的背后依然是胸有成竹。因为马云思考的结论是:“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在。”

“要做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的解救者”

“要做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的解救者”

什么是属于亚洲的独特模式?当时在会场谈了一个小时的马云并没有说。马云是一个聪明人,在会场上他提出了问题,却又保留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这是马云马上要着手去做的事情,或者说马云马上就要开始他的新事业了。此时的马云决定创办一种中国没有美国也找不到的模式。

“互联网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人们肯定更相信一个海归的MBA,而不愿意看到一个杭州师范学院出来的老师在那里折腾。”曾有投资人这样说过。

但是马云却认为,在自己并不缺乏海外文化滋养的基础上,自己远比“海归”们要幸运。

“大家都在中国做生意,他们还要耗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中国国情,而我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和所有的互联网精英不一样,马云从小没有生活在精英人群当中,他既不像丁磊那样有着国内名校的出身,也没有杨致远的海外留学经历,一直处于草根阶层的他活在普通人当中。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他的决定和目前所有的电子商务不同—他不做那15%大企业的生意,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用马云的话说:“只抓虾米。”很简单,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它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在互联网上大企业与小企业发布多少PAGE是一个价钱。”马云说,“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马云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一路走来,他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被压榨,被控制。“例如市场上一支钢笔的订购价是15美元,而沃尔玛开价8美元,但这是1000万美元的订单,供应商不得不做,然而如果第二年沃尔玛取消订单,这个供应商就完了。而通过互联网,这个小供应商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客户。”

《国际歌》以激昂的旋律和鼓动人心的歌词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起来,解放自己”,马云也“要做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的解救者”。

此刻的马云又一次展现了他幼时解救世界的大侠情结。当然,马云更现实的考虑是“亚洲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是全球最大的出口供应基地,中小型供应商密集,众多的小出口商由于渠道不畅被大贸易公司控制,而只要这些小公司上了阿里巴巴的网,就可以被带到美洲、欧洲”。

阿里巴巴创业宣言

阿里巴巴创业宣言

1999年2月,杭州市湖畔花园,一个没有任何标志、没有半点张扬、普通得不会有人注意的小区住宅里,马云的阿里巴巴之行“羞答答”地提上了议程。

马云选择杭州的理由非常简单:“由于远离北京、深圳这些IT中心,人力资源相对便宜。”创业初期,一位香港IT高手Tonny想加盟阿里巴巴,马云说:“每月500元。”Tonny说:“这点钱我连给加拿大的女朋友打电话都不够。”

而对于阿里巴巴,其实更加准确地说,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世界平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

“中小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