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部分 (第1/4页)
但在大同一地为官,尤其是按察使这样的职位,没有大将军属意,那怎么能成?在这个关节上,郑铎看的是分外清楚。
所以,交通往来,也不怎么避讳,可以想见的,即便是之后调任他方,头上的颜色,估计也不是那么容易抹去了。
又过几日,到了九月中的时候,朝廷钦差一行终于冒着风雪来到了大同。
实际上,朝廷自六月间,就已经派出了钦使,只是无法确定大将军什么时候南归,所以一直等在汾州,只要过了汾州,就是正经的河东地界了。
一直等到大将军南归的消息传过来,钦差队伍这才启行,急急往大同赶过来。
这等的优容,也就是冠军大将军,定军侯赵石,其他人别说让钦差等着,晚迎一步,都是失礼,并极有可能为钦差所不喜,回去之后高上一状的。
赵石率河东官员迎接,随后钦差宣旨,不必一一细说。
这次旨意,下来的很是仓促,所以表功上,很是粗略,而对于北上大军兵将之功,也得等兵部,枢密院议决之后,才能下来。
实际上,这次朝廷圣旨,只有一个意思,诏谕冠军大将军,定军侯赵石回京述职,但交卸河东宣抚使一职的话,却是提也未提。
这就给赵石留下了许多的余地,也顺带的表明,明年的战事,朝廷并没有定下来,也许是方略还在商讨之中,也许是领兵人选还无法确定。
反正,这次圣旨并未提及其他,只是让赵石回京。
不过以赵石今时今日之地位,这也在情理当中,他已经有那个能力,来影响朝廷的决断,没有他点头,别说领兵将领,便是这次出兵的方略,也不可能轻易通过。
换句话说,回京之后,这些大事才能定下来。
如果圣旨上对这些事情有了明确的决定,那才奇怪,那也只能说明,朝廷中发生了什么对赵石不利的变故。
钦差到了,赵石这里也早已做好了回京的准备。
所以,之后赵石只是将柳世源,郑铎,张峰聚几个人召来,并大致嘱咐了几句,便准备与钦差一同返京。
到底也没落下种七娘,种七娘小性子使起来,加上赵石也考量到,身边没有亲近女眷照看,丈夫又不在身边,大同这里的天气也冷的厉害,不如带着回去长安待产,最多路上走慢些,车子弄的舒服些,也就是了。
种七娘心满意足,也不再去烦扰丈夫,她身子还未怎么显怀,又没有多少不适,心里有些烦躁,只是一想到能回到长安,在家里其他人面前炫耀一番,就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回去才好,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第二更,求月票,回到长安应该是个大场面了,但阿草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低调一些的好,你们怎么看?
这些天太热了,阿草除了不住喝水,连饭都有些吃不下了,今天看见编辑写的东西,说是一天拿出几个小时来码字,其他时间运动看书,干别的,阿草要说的是,那真的是理想状态啊,对于作者来说,不黑白颠倒的应该少之又少,还运动看书呢,多数都呆在电脑前面,傻傻的想着之后的剧情发展,这是多么悲惨的生活啊……)(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河中
大秦成武四年十月,解州城门大开。
河中宣慰使段德,河中处置使杜山虎,率河中文武出迎,于解州城北十余里处迎住河东宣抚使,冠军大将军,定军侯赵石一行。
自赵石悄然北上,从汾州起兵,率军北上河东,这一去就是三年多,杜山虎作为大军留后,镇守河中诸地。
虽然两人书信往来,但却再未能见上一面。
不过如今杜山虎已是镇声将军,领河东处置使之职,自长安之变后,一直镇守河中,掌河中兵权,这几年过去,权位也是越发稳固,是大秦几位大将军中正经的冠军大将军心腹将领。
两人自庆阳兵变相识,至今已有二十年,这许多年的交情,即便是张峰聚与之相比,不得不承认,要稍逊一筹。
两人相见,自有一番欢喜……
不过岁月无情,杜山虎到底是年纪大了,两鬓斑白,身子也已有些佝偻,只是让人欣慰的是,身子依旧强健,精神头也是不错。
见了赵石,惊喜之色溢于言表,只是碍于众目睽睽,不好表露的太过明显,只是率领河中众将,上前给赵石施礼。
那边厢宣慰使段德,也率领着河中文臣,上来见礼。
虽然这位比杜山虎年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