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部分 (第3/4页)

上,却还是要打起精神来,若能得些庇护,将来许就有着好处。

而赵石此时已经随着来人出了宜春殿,抛开其他心事,开始琢磨起了见到太皇太后之后,该说些什么,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归义王的亲事。

慈安宫离宜春殿可不近,直走了小半个时辰,才来到慈安宫所在之处。

宫门内外,灯火通明,老远就能瞧见。

赵石来这里的次数不算少了,每次入宫,都会来这里给太皇太后请安问好。

这位太皇太后虽然属于强拉的亲戚,但无论景帝一朝,还是现如今,对他都是慈爱有加,时常还叫定军侯府的几位夫人入宫说话,显得分外亲近。

当然,这里面有着赵石乃赵氏一族,头一位大将军的缘故,即便是强拉的亲戚,可以借助之处,着实不少。

到得如今,更是如此,太皇太后这一族,出类拔萃的人才不多,不论是赵布宗,还是赵幽燕,甚至是其他几个已经崭露头角的族人,却都是出自赵石麾下,可以说,如今秦州赵氏的尊荣,不是太皇太后支撑起来的,而是大将军赵石一身担着。

连那位曾经任过凤翔团练使的赵老爷子,如今已经七老八十,人都有些糊涂了,却还数次提请,让赵石来任秦州赵氏的家主,可见,秦州赵氏之荣辱,太皇太后在宫外的依靠,都牵连在赵石身上,再没有什么办法割舍开来了。

当然,话说回来了,不能得到好处,却全都系于利益之上,从始至终,太皇太后赵氏对于赵石这个后生晚辈,都是照看有加,并无任何亏欠之处,这个由不得赵石不感激……

(求月票,求赞)(未完待续……)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献女

慈安宫里太监宫女,进进出出,显得很是热闹,赵石一到,不用通禀,就被带了进去。

赵石看了看,这里张灯结彩的,显然已经开始为将要到来的年关做准备了,而离皇帝大丧,三年之期已过,宫中看来是要热闹一番了的。

景帝驾崩,对于太皇太后赵氏来说,可能会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对于慈安宫于宫中的地位而言,却没有任何的影响,甚至尊荣犹胜于往昔。

成武皇帝登基,没有从景帝侧妃中选一位出来,奉为皇太后,这样一来,为表孝道,对于慈安宫这里,也就越发的看重。

皇家亲情淡薄,多数都是利益使然,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而此时看来,太皇太后在长安之乱前后一言不发,也实是明智之举。

进到内殿,太皇太后还没有出来,却已经传谕宫人,传上酒菜。

赵石等了片刻,太皇太后才在宫人搀扶之下,笑呵呵的行了出来。

见礼已毕,太皇太后来到主座坐下,摆手吩咐赵石落座。

赵石看了看,相比几年之前,太皇太后老的厉害,头发已经白了大半,走路也已蹒跚,容颜之上,也只有偶尔才能让人想见当年之风韵。

二十多年过去,算一算,太皇太后也是奔七十的人了。

没有什么外人在,赵石也随意了很多,坐下之后便笑着道:“几年在外,心里多有记挂,今日看着娘娘身体康健。臣也就放心了。而娘娘这里。看着可也比往日热闹多了呢……”

太皇太后看上去兴致极为不错,只是无论说话,还是动作,都有了些迟钝。

“人老了,什么热闹不热闹的,都还不是那么回事……只是今天你来了,这里才算有了些人气,平日啊。怎么会这么闹腾,你这常年在外的,入宫一趟也不容易,别拿那些奉承话来糊弄本宫,陪我这老人家多聊一阵子,也就算你有那个孝心了。”

“对了,瞧这记性……听说你又在草原上纳了个胡女回来,还是个公主来的,你没回来之前,这宫里宫外可就传遍了。怎么,这次入宫没带进来。不说让人带着过来给本宫瞧瞧吗,怎么,嫌本宫老眼昏花,记性又不好,就不当回事了吗?”

长安之乱后,这位太皇太后娘娘确实骤然衰老了许多,说话也开始絮絮叨叨,与百姓之家的老人并无二致。

只是到了这个岁数,也就少有什么顾忌之处了,想笑就笑,想怒便怒,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其实正是说的这个年龄。

赵石笑着解释,“臣这次入宫,是为谢恩而来,哪里敢带女眷,娘娘若是想见,过几日臣便将她送过来,不过胡人不懂规矩,可别惹恼了娘娘……”

太皇太后那边已经笑了起来,虽然到了这个岁数,但耳不聋眼不花,别看老的厉害,身子确实康健的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