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部分 (第3/4页)

很大一部分是留给蒙古人的诱饵。

蒙古人之前的内乱,已经表明了汉人在蒙古人中的地位,赵石其实很想瞧瞧,当蒙古人中间的汉人越来越多,蒙古诸部堕落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当然,这样的考量他不会跟任何人提起,阻止河东诸部挥兵河北的理由太多了,不用把这个也加入进去。

再者,当初决定伐夏的时候,他跟杜山虎也有过承诺,其中之一便是将来东边一旦动兵,河东诸部不会去抢河中军的功劳。

至于杜猛林有没有那么好的胃口,将河北吞下去,赵石也不去多管,不过现在看来,杜山虎势单力孤,没有河东,以及河洛的配合,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去碰河北的吧?

其实不论这些,杜山虎用兵向来沉稳有余,进取稍显不足,没有特殊原因,想来最多夺下太行隘口,为出兵河北做些准备罢了。

“如何用兵,朝廷自有主张,这等军国重务,种怀玉,张钰都能进言,其他人,没资格议论此等军国大事,像你们这等边军将领,说话尤其要慎重,回去之后,自省己身,不要跟其他人等胡说八道,再要让我听见这等胡言乱语,免了你的官,让你回京守城门去。”

赵幽燕呲了呲牙,不敢再说什么,径自告辞,出了晋国公府,回理藩院值守去了。

大年初四,晋国公府依旧热闹,到了初五,虽然没什么人再上门,但雪花一样的请柬飞入晋国公府中。

其中大部分都是邀约晋国公府女眷赴宴,宫中的,长安各个王府,郡王府,国公府,朝中重臣府邸,可见,晋国公府在京师中的地位又涨了一截,皇室的邀约多了起来,这也证明晋国公府主人的爵衔到了……

这些府邸邀请晋国公赵石到府赴宴有些不妥,便转向了晋国公府的女眷,但要说其情有多殷切,也是扯淡,多数都出于同为长安显爵的礼仪罢了。

皇室们有着自己的矜持和骄傲,虽然这些府邸的主人大多没有多少实权,但皇家的脸面却不能不要,所以一直以来,这些京师皇室,对臣下的态度都是不远不近,晋国公府也不会有什么例外。

当然,这里面也有怕皇帝陛下猜忌的原因在里面,反过来说,臣下们也不愿跟这些王府,郡王府之类的府邸交从往来,臣子们更怕皇帝陛下猜疑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当然,能够有资格,也有那个愿望邀请晋国公赵石赴宴的人也不是没有,像皇长子李琼就是其中一个。

其实,这位皇子殿下的处境一直很尴尬,成武皇帝登基前后,闹的乱子实在不小,他那时只能躲在太子府里,胆战心惊。

等到成武皇帝登基,那一场变乱让成武皇帝的皇位,终究不那么安稳,所以,本来应该趁机让皇子出宫,封爵立府的事情也耽搁了下来。

这几年,朝臣们又接连上书,请求立下太子。

皇帝陛下本就有些犹豫,加上结二连三的战事,皇帝陛下索性在成武三年的时候,将原来他居住的太子府,赐给了自己的长子,又派了一些饱学之人教导,稍稍表明了一下自己的态度。

但也就只此而已了,又是两年过去,皇长子李琼既不敢肆意结交朝臣,也不敢向父皇恳请到六部任职历练,唯恐父皇恼怒之下,起了另立他人为储的心思,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原来的太子府中,熬着日子。

其实,和他父亲当年的情形差不多,皇位上的人都是年富力强,没多少早早立下太子的意思,而他父皇比他强的地方在于,当年景兴皇帝登基前后,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所以虽然没有立即登上储位,却能在六部中流转,增广见闻,结交朝臣,为登上储位做些准备。

不像他,他还有着几个皇弟,真要恶了父皇,储君之位很可能会旁落,因为大秦向来没有立长一说,从储位的争夺,到登上皇位,一路上必须披荆斩棘,才能最终登上那个天下瞩目的位置。

而现在,终于云开雾散,父皇要立下储位了,这个消息不是从旁人嘴里听说的,而是在乾元殿中,父皇亲口告知于他,让他好自为之,并随即命他与中书众臣商议,接见草原来使之事。

其实,自从大将军回京,献俘之礼后,入宫觐见皇帝陛下,倾谈半日,他这里便已经得到了一些含糊的消息,皇帝陛下可能要立储了。

显然,大将军赵石在乾元殿中,有了进言,或者是父皇垂询,大将军赵石只是并未反对,谁知道呢,这些宫中隐秘之事,从来不会真真切切,只要知道结果就成。

而在乾元殿上,他终于得到了父皇的承诺,一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