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部分 (第2/4页)

说**雀这里,根本没去国武监,而是径直来到西山羽林卫大营,将护卫从人留在外面,也不用通报,径自去寻自己母亲。

今天的事情,对于其他女孩儿来说,不说是看了点热闹,但对于她来说,却觉着有些心慌。

到了她这个年纪,却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节了。

上晋国公府求亲的人渐渐也多了起来,只不过一直以来,让她安心的是,父亲那边从来没松过口,都以她年龄还小婉拒了。

用父亲的话来说,就是自家的女儿,怎么也要再多养两年,定定性子再说婚嫁之事。

而且,成武十一年,晋国公府第一次办了丧事,荣华夫人李氏,也就是石头娘因病故去,到了现在,整个晋国公府亲眷的孝期其实还没真正过去。

这样一来,婚嫁之事,自然能拖就拖,不会给人留下口实。

本来,按照晋国公赵石的意思,人死如灯灭,想要一切从简,也不用扶棂回乡什么的,直接与他的父亲赵万山同葬于长安城南便是。

但这事还真不由赵石自己做主,晋国公母丧,整个过程几乎皆由朝廷承办,文武百官,到场吊丧者,不计其数。

皇帝陛下亲自垂问,太子殿下忙前忙后,那一场丧事之盛大,几乎等同于国礼,直到一月之后,下葬完毕,还有外间人等专程上京,来晋国公府探问丧讯。

朝廷又下了很多恩旨,极尽哀荣。

实际上,到了成武十二年,远方友好的吊唁书信,还在陆续到达。

尤其是归义王李匪,大将军木华黎两人,河东宣抚使张锋聚等都派了自己长子,顶风冒雪赶到长安,替他们的父亲在老夫人坟墓前上了几柱香。

按照归义王李匪的意思,就想让长子留在京师,给老夫人守墓算了,最终被赵石赶了回去。

这一场丧事过去,晋国公府又往长安门阀大族的道路上狂飙了一程,唯一有所欠缺的,其实就是底蕴,而且晋国公府的人丁也是个问题。

现在,晋国公府有了自己的宗祠,还是皇帝陛下钦赐建成,换言之,晋国公府如今和巩义赵氏已经算是脱离了开来,自立为一支,与秦州赵氏那里,算是远亲。

若是换做当年,一定会遭人诟病,但现在嘛,不论敌友,却都视作是理所当然了。

而在**雀看来,也正是在祖母丧事期间,与太子李珀接触多了些,太子李珀之后有意无意的亲近,让她颇为烦恼。

而现在,更为过分的是,太子李珀有得寸进尺之心,那么,这个事情就必须跟人商量一下了。

而首选,自然是她的母亲……(未完待续……)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前事

李金花正在用饭,旁边还坐着个半大小子,七八岁年纪,却如牛犊般壮实,端着小架子,吃的满嘴流油,眉开眼笑。

“娘。”

**雀进到屋内,唤了一声母亲,径自坐下,伸手便在半大小子碗里捏出一个鸡腿,美美的享用了起来。

半大小子不满的嘟囔,却明显不敢跟她较真,翻了个白眼儿,继续埋头苦干。

李金花皱了皱眉,无奈的吩咐了一声,“添双筷子进来。”

“今天不是去送行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送别的时候,正好碰到吐蕃回鹘入贡使节的队伍,也只能草草收场,这不,连饭都没吃呢。”

“哦,喝酒了?”

“喝了一点……壮行酒,不喝不行,娘……”

声音腻的慌,显然有些心虚。

晋国公府规矩少不假,但有些事情还是管的很严,比如饮酒一事,男孩儿喝一些没事儿,女孩儿就不成。

这是赵石亲自定下的规矩,谁也改不了。

李金花没理她,摸了摸半大小子的脑袋,“小武,吃饱了就出去玩玩,别太闹了,晓得吗?”

半大小子盯着桌子上的菜肴想了想,最终抹了抹嘴巴,一跃而起,道了一声,“二娘,知道了。”

然后一溜烟儿的走了。

屋里剩下母女二人,李金花放下筷子,看了女儿一眼。**雀不由自主的紧张了起来。着架势可不多见。

而她的母亲。在晋国公府中,素来威严甚重,她这一辈儿的兄弟姐妹,包括她这个亲生女儿,对李金花都是又敬又怕。

平日里也还没什么,不过只要李金花一板下来脸来,他们就只有听着的份儿了。

瞅着有点变得战战兢兢的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