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部分 (第2/4页)

事,纵观前朝故事,被监军弄的身败名裂的将帅自然不在少数,但被砍了脑袋的监军却是更多,不过话说回来,若是事事都有主帅配合行事,这一切便都不成为问题了。

说完这些,吴宁却是收起了笑容,有些凝重的接着道:“还有一事,最近探子回报,一些行踪诡异之人出没于川中各处,但战乱之地,哪有不乱的道理,我已命人查之,但结果却不好说,所以……入城之后,我想请进贤主持川中政事,至于这些兵卒嘛,离乡已久,早晚会有厌战之心……所以还请进贤兄奏请朝廷,尽快措置……”

这话说的虽然含糊,但李严蓄一听也就明白了,大功将成,这是对方的谦抑之道,军政两权要主动交出来,此人当真不愧为人杰,灭国之功就在眼前,却还能自持如此,没有半点骄狂之气,其心胸度量真可谓是一时之选了,不怪吴家世镇金州,历有数代,尊荣一直未减……

其实说起来,川中战事到此还不算完的,大战之后,山贼盗匪必定是遍布川中,除了战后剿匪事宜外,还要派兵留守各处川中要隘,若吴宁不想放手军权,尽可在此事上做些文章,便是朝廷也怪罪不得他的,但只这几句话,李严蓄便知道对方打算果断放手,只取功劳,而放却权柄,这才是令他称赏之处。

明白是明白了,但他这人圆滑惯了,却不欲将这事揽在身上,只是含糊道:“大帅此言,下官必定据实奏于陛下,大帅领兵征战半载,劳苦功高,想来陛下也不忍大帅过于操劳的……

至于入城之后,梳理川中政务,下官才疏学浅,本是不堪重任的,不过在朝廷诏谕下来之前,下官到是可以勉为其难,代任些时候……”

至此,两人将该说的话都说了,再谈些杂事,便也相继离去,来到暗处,李严蓄这才目注成都高大的城墙,嘴里喃喃自语,“封侯之功业……封侯之功业啊……嘿嘿……”

第六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四百七十九章 围城(二)

“公爷,吃点吧,您已经好长时日未好好用饭了,这么下去怎么

行了啊”

在另一处秦军营帐之中,曾经的后蜀理国公赵方一动不动的坐在

帐内,只一个多月下来,这位曾经雄姿英发,在大军阵前面不改色的

后蜀名将,一军之统帅已是形容枯槁,不到四十的年纪,此时看上去

却好像老了足足有十岁,身旁两个跟随他多年的亲随端着饮食在苦苦

相劝,自打赵方降了大秦之后,倒也没受什么刁难,秦军统帅吴宁对

他还安抚有加,但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虽说他献出的的是剑门难关,

但秦军声势正盛,根本就未将后蜀守军放在眼里,在这样的情势之下

献关,分量上要差了许多,在之后的际遇也表明了这一点,秦军入关

之后,便收了守军甲械,分地看管,而他这个降将,怎被带着随军南

进。

他一朝之间,满门被戮不说,自己也沦落成为背主之徒,这

心里能好受的了才是怪了。

当时乍闻噩耗,心中激越,根本无暇镇定下来好好想想便斩了枢

密副使苏方重等人,临阵投敌,现在想起来,自己也不知当初做的?

是不对,说懊悔吧?朝廷奸佞杀其满门老小,此仇不共戴天,不反又

待如何?

不后悔吧?他生于簪缨世家,自小受的就是精忠报国的教诲,

加上世受后蜀国恩,他做梦也未想到过有这么一天,会亲自率兵投敌

,国仇家恨穿插在一起,并激烈的交锋让他夜不能寐,食难下咽,不

出一个多月,就已消瘦的好像一阵风来就能吹走一般。

疲惫嘶哑的声音响起,“放在这里吧,我还能饿死自己不成?都

下去,我想静一静”

两个亲随无奈的对视了一眼,放下食盘转身离去,隐约听见后面

一声长叹,两个人心里不由都是一酸,正想着是不是让小公子来劝上

一劝,但脚步声响,两人抬头一看,都是神色一变。

只见前面几个魁梧强壮,穿着秦军常见的血色战袍的军士护卫着

一人已经来到了不远处,两人只是稍微一扫,腿肚子就都是一软,噗

通噗通两声,相继跪倒在地,头也深深吹了下去,并不敢稍微抬起看

上一眼。

“赵国公可在帐内?”脚步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