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部分 (第2/4页)

老了,骨头都脆,一下就摔折了一条胳膊。

这下可好,枢密院一下成了群龙无首的局面,若非大军已然南归,不然的话,枢密院不定要乱成什么样子呢。

最直接的后果便是,于前方将士论功行赏之事上,枢密院这次几乎失去了发言的权力……

这对于枢密院来说,几可以称之为灭顶之灾,要知道,枢密院若是连说话的权力都丢了,岂非成了摆设?过不多久,枢密院还能不能存在?

不过,有远见的人都知道,枢密院断不会就此沉默下去,前方军将立功越来越多,立下的功劳也越来越大,枢密院的职权,只会越来越重,不会越来越轻。

像这一次,大将军挟灭国之功而回,枢密院很可能便会易主,这也是许多人不想大将军赵石太早回来的一个主要原因。

方过而立之年的枢密使,让许多人不舒服,也让许多人满心的疑虑。

好在,皇帝陛下并未有明显的圣意露出来,怎么奖赏,还能拖上一段时日,最好……是大将军自己能推辞一下,选个合适的职位,那样一来,也能让人安心一些。

今日前来迎接大将军赵石回朝的人选,其实也算是千挑万选……

张世杰不去说他,李承乾,方谦两人,皆为景王府旧人,先帝在时,景王府这几位虽都位高权重,但却各行其是,并未有所联结,甚至于,兵部尚书李承乾和大将军赵石还有些间隙。

但时移世易,到了今日,不光向来自恃清高的礼部尚书方谦有意与大将军赵石交好,便是兵部尚书李承乾,也低下了倔强的头颅,开始跟大将军赵石越走越近了。

只要论到这个,许多人心里多数要感慨一下,宦途之上,风波险恶,能走到最后的,怕都是些能忘记前尘旧事,度量极大之人。

当然,还有一位参知政事刘煜,此人在中书向来不怎么起眼儿,也没多少实权,估摸着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被挑出来迎候大将军回朝。

中书向来权重,不愿过于逢迎,坏了中书威信,但灭国之功在前,却不得不来,选了此人,到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此时已是十月末尾,天寒地冻。

一杆大旗在凛冽的寒风中迎风飘扬,马蹄阵阵,一哨人马已经出现在众人视线之内,很快,蹄声大作,片刻便来到眼前。

为首一人,猛的勒住马缰,战马长嘶声中,来人已经一甩披风翻身下马,雄壮的身子灵活的好像猿猴一般,正是伐夏诸路兵马总管,兴国公,冠军大将军赵石。

众人看的清楚,一下便跪倒了一片,为首几人也是躬身为礼。

赵石快走了几步,虚扶了一下,便朗声笑道:“让诸位大人久等了,别顾什么虚礼了,这天气冷的,走走走,赶紧回城,别要冻坏了身子……嗯,对了,看这冻的,都忘了……不是有圣旨在吧?”

只一句话,就让众人心中一暖,有那沉不住气的,还抬头盯着大将军赵石打量了一番,这是大将军赵石?不对吧?

大将军赵石威严素重,这是京师百官的共识,如今得胜还朝,竟然是这么一副样子,让很多人都感到有点发蒙。

不过抬眼仔细打量一番,大将军赵石虽是笑语晏晏,但也掩盖不住那一身的凛然之气,到底在外征战多时,就算笑着说话,也让人有不寒而栗之感。

大将军赵石到是面色红晕,丝毫不像长途跋涉的样子,到是他身后的那些亲兵卫士们,脸上的霜花都好像能盖住脸庞了,一个个挺立在那里,好像一尊尊雕像,散发着杀气,果然是众人想象中百战之军的样子。

先开口接话的自然是兵部尚书李承乾,四个人中,数他资格最老。

“大将军劳苦功高,我等在这里等一等,是应该的……呵呵,陛下也知天气寒冷,不欲大将军再在路途上受什么风寒,所以也没派人传旨,只是让我等带来了口谕,让大将军赶紧入城,先归家瞧瞧,休息几日,再入宫面圣不迟。”

又是口谕,赵石目光闪了闪,笑着朝众人依次见礼,然后才道:“如此,咱们就别客套了,赶紧入城,柱国也想家的很了呢……”

一句话,为首的四个人皆都笑了,这般最好,嗯,好像……大将军赵柱国好说话了很多啊。

李承乾当先作揖道:“这里确实不是说话所在,我等也就不客套了,还请大将军恕罪。”

赵石抱拳回礼,“后面还有车队,要如何安置,请诸位大人多多操劳,柱国可就不管了啊……”

方谦此时笑着道:“大将军操劳日久,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