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部分 (第2/4页)

:“朝廷会给大将军一个交代,但大将军应早早撤兵出城?如此刀兵相加,朝廷脸面何存,大将军也不愿见我大秦京师陷于兵乱之中?”

赵石颔首,这下算是彻底的安心了,抱拳道:“事出无奈,还请诸公多多见谅,不过,以赵石看,等些时候,撤军出城要好一些。”

汪道存脸现怒容,“为何?”

赵石故作为难状道:“军兵入城,非是赵石所愿,诸公可知,这些军兵都来自何处?”

众人沉默,有人暗骂,要是知道你从哪里调来的兵马,今日之局还能是这般不成?

“蜀中蛮兵,西北铁骑,殿前司禁军,京军各部,皆在其中,若让他们这么出城,赵石可是无能为力。”

这么一说,其实就明白了,率兵入京,如同谋逆,手下将校性命攸关,入城容易,出城可不就有些为难。

就像汉时董卓应邀入京,其实进了京城容易,想要出去,就算董卓千肯万肯,属下将士也是不容他这么做的。

还好,赵石又道:“为安将士之心,还要陛下旨意才好,此例也不可再开,为警后人……”

赵石顿了顿,琢磨了一下言辞,这才道:“撤军之后,我自会请陛下削我官职,归老田园便是。”

众臣皆觉有些怪异,因为眼前这位大将军还不到而立之年,说什么归老田园,真是有些可笑,但众人也没当真,这是题中应有之意了,上书请罪在所难免,但要说削官罢职,那就是开玩笑了。

今夜万千军兵应此人之命而来,谁敢保证没有第二次,朝廷若真削夺了此人官职,长安非得血流成河不可,不过看来这撤兵之说,还得宫里陛下做主才成,但宫里……

这其实就是兵乱的后遗症了,任你权柄滔天,闹过这么一次,真的是不好交代过去,因为所有人都会想,有一次了,谁知道有没有第二次,人同此心,怎么会轻易交代过去……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第八百五十六章 中书(四)(求月票)

(第四更)

当张大将军被接过来的时候,赵石已经坐在了枢密使汪道存的下首,一众大臣到是没闲着,已经开始商量一些善后事宜了,也就说,尘埃基本落定,当然,景帝驾崩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一旦过来,又将是一场风波。

不过如果宫内顺利的话,太子李全寿将成为稳定朝野政局的最重要的那个人,这个时候,没人回想起几个月以来还在交口称赞的二皇子殿下。

二皇子一党的命运其实在大军入城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可能也就是死于不死的区别,其他的,都已经谈不上了。

张大将军满含怒火而来,他醒来的时候,还以为赵石是负罪逃了,想着赶紧知会相关人等,封锁四门,或者发下海捕公文,怎么也要将人抓住,这个脸丢的实在有些挂不住,但也顾不上那许多。

但到了大理寺门口,便被人拦住,大军此时已然入城,虽然还没到这里,不过隐隐传来的马蹄声,却已经说明了一些事情。

大将军张培贤到想赶紧出去,不论调动兵马,还是什么,总比坐以待毙强,但这里是大理寺牢狱,被人封住入口,真的是插翅难飞,于是,大将军悲剧的发现,自己竟然摇身一变,成了赵石那狗东西的替代品,被关在了大理寺牢狱之中。

张大将军很愤怒,而且是勃然大怒,但恼火也是无用,想要从这里走出去,真的需要赵石那样的身手和勇力,可惜,大将军张培贤缺的就是这个。

等到赵石军令到了这里,张大将军已经好久没动静了,进去一看,气恼至极的张大将军端坐在牢门正面。眼睛几乎能喷出火来。

被一众军兵簇拥着,其实是押解着,来到中书所在,但张大将军的怒火已经快消耗的差不多,一路所见。真的是惊心动魄。

他可不是中书里坐着的那些人。他是刚从战阵上回来的大将军,他都看到了什么?西北延州镇军的铁骑,还有各处的殿前司禁军,中间还夹杂着雄武军所部。反而是他想象中的羽林左右卫不见踪影。

但这些还罢了,那些虽然穿着秦军军服,但那与汉人迥异的黝黑面容,以及那一双双罗圈着的小腿儿,只能证明这些都是胡人。

胡人怎么会到了这里。还这么多,赵石那厮是怎么将这些人招来的,张大将军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因为他从没有见过吐蕃人,做梦也想不到,赵石竟然把吐蕃骑兵给招到了这里。

所见所闻,已经让他毛骨悚然,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