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部分 (第2/4页)

流砥柱,而非是什么赵石赵柱国。

但现在不同了,他老了,大秦越发强盛,几乎已经看不出多少当年困守一隅,倾力一战,在蜀国那样的羸弱之国都会碰的灰头土脸的窘迫模样了。

大秦的疆域,在这二三十年当中,急速的扩张开来,兵锋所指,无不束手。

开封没用几天,就被秦人攻了下来。

岳东雷空有后周名将之名,此时却只能困守襄阳,做了缩头乌龟。

强盛一时的大金,如今已经烟消云散。

大秦的世仇西夏,一战而亡,草原上的胡人,纷纷拜倒在大秦脚下,任其驱使。

听说,吐蕃人也称臣了,遥远的西边,回鹘人也低下了脑袋。

大秦,已经成为了一个他很难想象的庞然大物,那样辽阔的疆域,到底有多少人力物力供他们肆意挥霍?有多少英雄豪杰,甘愿为其驱使?

如果他能预料到今日之景象,那当年,他断不会跟那个毛头小子硬顶,服个软,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事实没有如果,今天,他终于率兵和当年故人,也可以说是宿仇战于疆场。

这些年来,他午夜梦回,都是这样的情景。

但真到了这个时候,滋味儿却苦涩的令他几乎难以忍受。

他在蒙古人强令之下,亲自率兵南来,留在身后的河北,空虚的让人害怕。

蒙古人可以不管这些,南边越乱,估计他们越是高兴。

但他不成啊,河北是他经营多年的根基所在,现在都乱成什么样子了?

张柔,这个养不熟的白眼狼,在他后背上狠狠刺了一刀,本就已显乱象的河北,一下便成了烂摊子。

自己却要随蒙古人南来,与秦军交锋,这军心,就不太稳当。

而河北是如此的空虚,一旦……河中,河东秦军瞅见空子,从太行径钻过来,那么大军的后路……

所以,这次南下,他一过黄河,便选择在黄河岸边扎下答应,牢牢看住渡口,将船只也都收拢了起来。

他根本没打算在开封城下死战,那无疑是取死之道。

军心不稳,后路堪忧,兵家大忌,犯的已经太多了,要是顿兵于坚城之下,战成一支疲惫之师,他不敢想象,最后结果会怎样一个凄惨模样。

蒙古人还想四出劫掠,像他们在辽东,在河北曾经干过的那些事一样,靠着四条腿的优势,将河南搅个天翻地覆。

但你也不瞧瞧,这是哪里。

这里是河南,刚刚经过战乱,有什么可供你劫掠的地方?

西边的郑州,有秦军重兵把守,威胁大军侧后。

开封南边儿,那是两淮,别说还是宋人的地盘,就算是秦人的疆土,你四条腿到了哪里,还不如两条腿便当呢。

所以,他死死拉住了两个彪悍的像狼一样的蒙古将领,不惜将蒙古人的大汗都搬了出来,还好,蒙古人好像就吃这一套,跟他们好好说话,他们还真不一定能听得进去。

费了不少唇舌,才算让他们打消了离开大军,自行其是的念头。于是。也让他稍微有了些底气。

蒙古人的骑兵。他见识的多了,这样的骑兵,应该非是秦人所能敌才对。

两个万人队,足以顶得十万大军。

这就是他的认识,和之后的,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被胡人打怕了的人。想的怎么夸张,也不为过。

李任权走出帐篷,望着开封那高大的城墙,以及城墙上飘扬的秦军旗帜,有些出神。

他的身边,跟着他的长子,以及几个义子。

若是往常,这会定然很热闹,但现在,没人说话。他们都知道,父亲心情一直不是很好。同时,离开河北,南来跟秦人交战,让他们心里没底,也惦记着身后的家乡,一如军中很多将士一样。

这就是军心,河北兵卒,自唐时便为天下劲卒,也同样是个出豪杰的地方。

但如今嘛,不说也罢……

李任权望了望天空,天气已经凉了很多,不久便是冬天了,李任权心里有点庆幸,再过几天,应该就能退兵了。

他眼角扫了几个儿子一样,心里暗叹,这个时候要是张柔在,该多好啊,退兵时可断后,进兵时可任先锋,还能跟其商谈军务,在这样的困境之中,一定也有一些真知灼见才对……

不过,这样的想法,在他脑海中只浮现了一瞬,便被怒火所取代。

“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