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部分 (第2/4页)

此时他便轻松中带着点感慨道:“这当钦差也不是头一次了,当年我曾到蜀中给吴大将军传过旨,可惜没见到,半路上就给堵了回来,去岁时又去吐蕃给归义王完婚,也是刀光剑影……就是不知归义王会不会怨我在他大婚之后,送上的礼物太过独特了些……”

“这才在京呆了几个月。又要奉旨去河洛,嗯。确实要小心一些,张大将军定然不愿跟我这不祥之人见面才对……”

说到这里,自己也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杜橓卿嘴角抽动了一下,陪笑之余,却也心想,您可是漏了说了,当年长安之变时,您可还把张大将军关在了大理寺牢狱之中过,张大将军若是真的愿意在洛阳府邸中见到您,才是见了鬼呢。

心中如此想着,嘴上却是道着,“由此可见,大秦能靖平四方,还要多赖于您,不过……河洛那边才经过战事,应该很乱,路途之上……您还是要防着些小人作祟……”

这话说的较为隐晦,意有所指。

赵石收拢笑容,微微摇头道:“说起来,张培贤在河洛做的不错,并无多少可以指摘之处,只是运气不好,又有点贪功,这才受了挫折……这次出使河洛,我便帮他一把,把坏名声担一下,想来以张培贤为人,应该很愿意我过去一趟。”

杜橓卿讶然,之后却是立即道:“大帅雅量,当为世人所敬……大秦有了大帅,直乃社稷之福也。”

也不管他这话里面到底有几分真诚,赵石只是笑道:“不用恭维,我这名声我自己清楚,陛下更清楚,这个恶人啊,想不当都不成……再说了,张培贤也不容易,这些年功劳没多少不说,如今还落了满身的不是,应该体谅些。”

“以他的年纪,灭周之功怕是落不到他身上了,对于我等武人来说,还有比这更遗憾的事情吗?”

杜橓卿默然点头,这话确实有些道理,灭国之功啊,近在咫尺,却未能靖了全功,这对于一军主帅来说,当为生平憾事……也许,只有同样带领过千军万马的大帅,才能真正体会张大将军的心境吧?

不然的话,素来杀伐果断的大帅,也不会这么有人情味儿才对。

“大帅说的是,张将军确实缺了些运道……只是学生以为,却也不是没有机会,要说河南战事,如今虎牢已然在握,离开封也不算是近在咫尺了,加上后周向来主弱臣强,战事往来,将来之事,很难预料。”

赵石随即点头,赞同道:“你这话有见地,河南战事已经很难完全停下来了,就算咱们愿意,后周君臣如今也是寝食难安才对,看来张大将军,还有机会进开封溜上一圈。”

两个人大体上都是事不关己,随口谈论,此时却都无良的笑了起来。

随后,杜橓卿才又道:“看来,大的战事总归要停上几年了,大帅您看,以如今天下大局,会不会有这个喘息之机?”

赵石喝了口酒,不以为意的道:“谁知道呢,就像今年,你说没战事吧,北边草原上,木华黎会带兵攻打不亦鲁黑汗,王览会做出策应,大同那边也会看情形支应一下粮草。”

“吐蕃那边别看那些和尚口口声声慈悲为怀,但划分疆界这事,谁都不愿吃亏,到时候估计还有的闹呢。”

“西边藉辣思义死了,咱们大秦就和回鹘人成了邻居,回鹘人行商在行,打仗他们不成,但他们可还是得听契丹人的。”

“木华黎在东边灭了不亦鲁黑汗,中部草原就没什么敌手了,之后东边跟蒙古相邻,西边则是西辽,蒙古人野性难驯不假,但辽东摆在他们面前,想来他们很难禁得住诱惑,不会在草原上生事才对。”

“但契丹人就说不准了,不安之下,说不定就会先让回鹘人试探一下,再加上西夏黑山军司还在,郭猛和李驰勋两个能不能顶得住,要不要派遣援军过去,都在两可之间。”

说到这里,赵石笑了起来,“咱们武人,其实不缺用武之地,就看握着刀的人想不想用咱们了。”

“其实吧,这事看着挺简单个道理,不用说什么开疆拓土之类的大道理,只说将士在外打的越远,内里便越加安定,黎民百姓活的也越好,四夷宾服,天下太平,可不就是这么个景象?”

“但话说回来了,你说人们活的越是安稳,越不愿意去当兵打仗,家有余财,就都奔着读书当官去了,为什么?求个安稳啊,当官多安稳,百姓们求安稳也就罢了,其实最怕的还是朝臣,乃至皇帝陛下也求安稳……”

“最终,一团和气之下,也就没了志气,这么着其实就是吃祖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