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部分 (第2/4页)

是让蛮王阿律大邀众蛮,举族内迁,更得蛮兵近七千,赶来利州于秦人助战,共讨乱匪。

宁向岳没来,但郭猛却来了,赵石细问之下,才明白其间缘由,汉中蛮族居于群山之间,生活困苦,人口却越来越多,在山间生活越发不易,到是金花,银花,顶花几族,在山下设立土司,丰衣足食,渐渐强大了起来。

汉中蛮族同气连声,人家过的好了,自己日子却是越过越苦,缺衣少穿,若全都如此也就罢了,偏偏人家活的比自己好,夏天阴凉,冬天饱暖,让人眼热无比。

所以近十几年来,众家蛮王都有心想要如山下几家蛮族一般,下山内附,当然,也不是没人想下山劫掠汉人城池村落,却为众家蛮王所阻,这些蛮王都是蛮族中最有见识的人物,知道山下汉人看似软弱,不过一旦与汉人交恶,恐怕就再也换不到汉人的东西了,还会惹来汉人的报复,只要这么一打下去,寨子里的部众生活将更艰难,汉人只要将出山的几处山口守好了,蛮族就再也别想出山了。

到底,他们和南边的那些大族没办法相比,人家自己占着好多地方,能耕种,能开采金银,甚至有盐湖,茶树,而他们却没那个底气。

数年之前,蛮王阿律上请内附就是汉中蛮族的一个试探,却为汉人所拒,蛮族人和北边的胡人也很相似,对于尊严有着自己的独特认识和理解,将别人的拒绝看做是一种变相的羞辱,所以,之后再无人提起内附之事了。

而等到秦军大举而来,汉中蜀军也曾向蛮族借兵,但却为各家蛮王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不是害怕,而是间隙已生,在蛮族这里便无法弥补,蛮族有句俗话说得好,不要相信曾经拒绝过你的人。

如此这般,等到宁向岳入山见到蛮王阿律,将已经想好的话蛮王阿律细细追问,这才知道,汉中这里已经换了一家汉人来掌管,而汉人的头领也给出了自己的承诺,允蛮族下山建立村落。

蛮王阿律当即大喜,当即便痛快的答应了宁向岳颇为苛刻的条件,只是要汉家的头领保证,以后蛮族之人还要由各家蛮王自己率领,而且蛮族人可以遵守汉人定下的各种规矩,但汉家的头领不能将蛮族与汉人区别对待等等。

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宁向岳也没想此行到会如此顺利,自是满口答应,之后蛮王阿律遍邀各家蛮王,不过十日功夫,就已将事情定了下来,而为了采信于汉人,各家蛮王七拼八凑,竟然组了一支近七千人的大军,让蛮王阿律的儿子伯撒统领,径自下山,去替山下的这家汉人攻打那不识好歹的家伙。

近七千汉中蛮族被各个头领带着,乱糟糟的来到利州城下,浑身上下破破烂烂,和叫花子相仿,穿着打扮更是与汉家大异,越是身份尊贵,身上的零碎越多,走起路来叮当作响,而有的不以金银为饰,而是各种纹身图画,花纹越是繁复,身份则越高,蓬头垢面的就已经够让人称奇的了,浑身再画的和鬼画符似的,真真好像是白日见鬼一般。

不过别看这些家伙穿着打扮如此特异,但人人身上都背着粗糙的弓箭,腰间别着匕首短刀,身材都不很高大,却一个个身子壮实的很牛犊相仿,神情彪悍粗野,光着赤脚,却行走如飞,正是赵石心目中山地兵的好苗子。

但就现在来说,这些好苗子还只是好苗子,看上去没有一点参天大树的意思,他们强壮,几乎身上的每根汗毛孔都散发着野性和原始的味道,但从他们的眼神中,赵石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土包子,什么都没见过。

六千多人聚在军营前面,仰着脑袋,看着高大的利州城,利州城作为利州军事重镇,比汉中城还要高大上几分,而且临江而建,更增了它几分气势,让这些以为汉中城已经是世上最雄伟壮观的城池的蛮族,感到难以置信。

蛮族的小王子,也就是伯撒,样子没有怎么出护赵石的意料,壮实的身板儿,比其他人干净些,却也干净不到哪里去,浑身都散发着一股酸臭的味道,脖子上套着银环,耳朵上挂着金环,连鼻翼上都有三四个小环子,手腕脚腕上更不用说。

不知道这些蛮族的审美观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和后世那些后现代打扮的新潮家伙差不多,赵石也有些纳闷,就这么叮当作响的,也不知在林子中怎么活下来的?

伯撒懂些汉话,但说不好,腔调比木华黎还怪,在知道赵石就是这里最大的官儿之后,弯腰行礼,很郑重的介绍了自己,也许是蛮王阿律有言在先,也许是在汉人建造的高大城池面前,胆气也变得小了,不管怎么说,他表现出了足够的谦卑,并直言不讳,他是应邀前来助战的,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