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页)

般拱卫着中间最大的一艘巨舰,这艘巨舰就是道林格雷号旗舰,联邦总长府就设在那里面。

道林格雷号旗舰可以同时容纳几十万人在里面生活,当初联邦第一代总长的父亲--道林格雷勋爵倾尽几世积累的富可敌国的财富,又凭借着自己的名望联合了另外几大世家,合力打造了十六艘代表当时人类最尖端科技的巨型太空舰,其中一艘最大的旗舰就命名为道林格雷号。

人们同时又收集了地球上大多数生物的基因,打造成了一个庞大的地球生物基因库。十六艘太空舰终于赶在地球漫长的核冬天之前,带着两百多万人逃离了家乡,毅然决然地进入了茫茫太空。

在此之前,人类的空间技术虽已起步,也曾有先驱者成功地踏足了几颗行星,但那都只限于小规模的科研探索,大规模的太空移民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虽然人类也曾通过高倍天文望远镜发现过几颗可能具有类似地球环境的类地行星,但是那些行星的距离实在过于遥远,凭人类的空间技术根本不可能在有限的寿命终结之前到达那里。人类短暂的寿命决定了自己的活动半径,这活动半径只局限于为数不多的近地行星,而在人类已知的近地行星之中没有一颗行星具备了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两百多万仓惶出逃的人类就这样流亡到茫茫太空之中,一去不归,他们没有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路在何方,所能做的只是向上天祈祷,祈祷找到一颗能最低限度地提供人类生存的必需养分的类地行星,把人类这个种族延续下去,而且必须赶在有限的食物消耗完之前。

这两百多万最后的人类带着有限的物资和地球生物基因库,在茫茫宇宙中如丧家之犬一般游荡了数年。希望在一天天地扑灭,不断有人在途中因病或因营养不良而死去,每天都有数百具尸体被发射到茫茫宇宙中,成为太空中飘浮的垃圾,这其中就包括道林格雷勋爵。勋爵因为年老体迈不堪劳顿又缺乏医疗手段,在流亡的第一年就病死在途中。

这趟漫长的单程旅行中,前后共有七艘巨舰不幸毁于天体撞击或失踪于茫茫太空。

但上天在最终时刻还是眷顾了人类,就在所有的人都快要饿死的时候,奄奄一息的幸存者们终于到达了这颗勉强能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石质类地行星。

到达这颗星球时,幸存的人口还不足一半,这一百多万人成为了人类最后的希望。

幸存者以艾比达命名这颗在最危急的关头收留了人类的星球,艾比达在希腊语中是希望的意思。正是这颗希望之星给了人类一个机会,一个使种族延续下去的机会。

定居艾比达之后,幸存者们组成了人类联邦,在这里,不再有国度之分,不再有种族区别,所有成员只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人类。

道林格雷勋爵在临死前颂布了《选举法》,规定总长由全民选举产生,竞选总长条件不受限制,每届总长任期为四年,最高不得连任超过三届。幸存者们按照《选举法》经全民选举产生了联邦第一任总长,第一任总长为表示对道林格雷勋爵的敬意,将自己的姓氏改成了道林格雷。自此以后这就成了联邦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每一届新任总长都会将自己的姓氏改为道林格雷,并以道林格雷为姓为自己的后代命名,以使道林格雷这个光荣的血脉得以永远延续下去。这条不成文的规定直到几十年前才被逐渐淘汰。

人类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生命力终于避免了被淘汰的命运。时光荏苒,物换星移,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联邦人口已经恢复到了一个多亿,这个数量虽然还不及地球颠峰时期的一个零头,但是由于科技的长足进步,今天的人类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强大百倍。如今人类的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星球,而是已经将自己的领地扩展到了数十个星球,并且联邦还在积极地寻找当初失踪于太空逃亡途中的其它几艘太空舰,希望能在茫茫宇宙中找到其它的幸存者。

人类以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

如今联邦的势力触角已经伸向广袤的星际深处,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活动半径也不断扩大,一个接着一个的星球被开发,人们争相往那些气候温和环境秀丽的星球移民,留在艾比达星的人口越来越少。但是联邦总长府却在这颗星球扎下了根来,用不知哪一任总长的话说,这里虽然没有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和碧蓝的大海,但是却拥有着联邦最为深厚的传承和记忆。人类联邦的摇篮--道林格雷号旗舰则被改造成了雄伟的总长府,其余的八艘巨舰被改造成护卫总长府的巨型堡垒、兵工厂以及军事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