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陨仓前7 第三十九节 (第2/3页)

的身后却似乎像长了眼睛一般,左手一扬,两点乌光从手里直射而出,直奔阿达面门而去。

那是两颗暗器,铁蒺藜!

这暗器对阿达这种六段高手,效果确是不怎么好,但阿达却要换气防备,他这一口气松懈下来,葛义已然跳了开来,顿时松了一口大气。有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此时两边,越来越多的南蛮人已经冲了上来,喊杀声也是越来越响。吴明的身子晃了一晃。身子感觉一阵空虚。看来这使用“赤宵”剑,威力大则大亦,却也是极为耗费真气了。那周围的喊杀声,听在他耳中犹为刺耳。

而地上的血也是越来越多,有南蛮人的血,也有近卫营战士的血。汉军近卫营士兵虽然个个都是武者精锐,但在越来越多的南蛮人围攻下,已经渐现不支状态。

这时候,左影从混战中跳了出来,他抹了一把鲜血,大喊道:“大人,你去劝劝殿下,让他快走吧,这样下去,可不是个了局啊。”

“可……”

吴明正欲回答,这时候,却听到身后响起了一声嘹亮的歌声:

万里江山

何人守?

脚踏雄关

向天笑!

七尺男儿

岂惧葬?

愿以此身

付战场!

吴明转头一看,却见太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重新站回了指挥台上,他正盘坐在那里,条条银亮如丝的雨线从虚空而来,砸在他那身明黄色的衣袍上,他的长发披散开来,搭在脸上,也是不管不顾。无数的水珠从他的双颊滚落下来,也不知道几分是泪水,几分是雨水。那悲壮的歌声正从他口中,透过嘈杂的雨声,钻进每个人的耳中。

这首歌不是别的,正是上次何艺曾经弹奏的《国战赋》。

汉荣帝八年之时,北蒙在一代雄主兴化皇帝带领下,举倾国之兵,南下侵犯,当时号称有控弦之士百万,北原州有天下第一关的之称的“双山关”由于主将麻痹大意,被对方奇袭,瞬间失守。

情况危急万分,当时的虎门杨家家主杨天宇镇守北原重镇虎门城,这虎门城在“双山关”下两百余里处。是北原州第二道门户,一旦城破,北蒙面对的就真正的是一马平川。当时城里仅有老弱残兵两万多,但他却带着全家几十口人,号召军民,奋力死守二十余日,最终城破。却为汉军兵力的集结,赢得了时间。

城破之时,“片瓦不存,树根草皮啃食殆尽。”兴化皇帝看到攻城主将发来战后报告后感叹:“有虎门杨,这北原果然是不好打的。”

杨天宇临死之前,所作之诗,就是《国战赋》的前身,后来音乐大师秋水一感其悲壮。根据此诗,谱曲。这《国战赋》自此成为军中战歌。

歌声凄厉,却是犹如一柄厉剑,直冲云霄,又象是满含鲜血,如泣如诉。

吴明只觉得一股热意直冲脑门,大地之力发动,再也不管不顾,跳出两个方圆阵的保护范围,在雨水中化为一道耀眼的金光,和身冲进了南蛮人的阵营中。

身后的近卫营战士也是同声相和,同时大声唱了起来。浑身如同重新充满了力气,呐喊着,纷纷朝南蛮人扑了过去。

南蛮人的攻势顿时顿了一顿。他们估计也没想到,这些几近强弩之末的近卫营武者如何会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战力。

太子奋力唱了一会儿,声音渐渐的嘶哑,小了下去。

这时候,却听得“叮咚”一声脆响,显然是有人用琵琶调试了下音。接着琵琶声打了个柔音,然后连绵不绝,渐渐拔高。扶住了太子的音调,与歌声同声相和。如鹰击长空,鱼游浅底,又如高山巍峨,其下幽潭深深。却与众人歌声相得映彰,更增几分悲凉和豪迈。

吴明手握“赤宵”,再一剑吓跑了欺身而近的久持。然后举剑撩翻了两个南蛮战士,偷空瞄了一下高台,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乱雨琵琶声中,何艺正撑着个伞,一脸呆滞的站在陶雨身后。陶雨正手扶琵琶,深情的看着太子。一双玉手正在雨中上下挥舞,那如同珠落玉盘的琵琶声正随着她的双手拔动,洒落四周。

此时,突听得侧面东汉营地里面一声呐喊,几百名身穿东汉近卫营服饰的人从空旷的营地中举着各式武器,向南蛮人的侧面杀到。

现在营地里那里来的兵力?吴明顿时吃了一惊,转头望了过去。却见到张浩头上包着个头巾。已经当先与一个南蛮人交上了手。那个南蛮人那里想到东汉方面还有援军,一边手忙脚乱的躲避,一边大声呼唤周围的人来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