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13 第五十一节 (第2/3页)

:“好手法。”赞完了,端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吴明有点不明所以,林笑水现在心情好了些,玩兴提了上来,凑过头来道:“吴大人,刚才他试音揉弦合适,声音圆转如意,转换之间不见丝毫滞涩。这人是个二胡高手。”吴明只觉得声音听起来确实比刚才老者手里要圆滑得多,闻言顿时点了点头。

那人试了几下音,控弦越来越快,琴杆一来二去,几成一道影子。声音如雨打芭蕉,越来越响。而声音却声声入耳,丝毫不乱。吴明也不由得暗喝了一声采。

那人左手托着二胡,右手几乎拉成了一片幻影。声音更如大浪拍礁,一浪高过一浪。他忽然放声唱道:“暮色重,收夏暑残云,赤霞燃碧空。漆天为盘,星汉为子,铸个明月如弓。夜点兵,号角声声,响长空,拔剑向敌寇。东平乐浪,西出沙州,战袍满落红。”

他唱的,正是《夏火》曲,吴明还记得去年太子南征,在京都郊外的阅兵校场。当时何艺等十六个女乐就演奏过此曲。琵琶以柔媚见长,听起来也就全变了味道。但这汉子一唱出来,吴明只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仓前山前,汉蛮两军列阵对垒,杀声震天。他声音本就粗旷,这一放声高歌,和着二胡声中的金戈铁马,更让人热血沸腾。整个三楼里再也没有一丝杂音,所有人都定住了。

他唱得起兴,双目神光炯炯,神采飞扬,在二胡声中,更有势吞山河的气概。吴明不由得大为心折,觉得人生在世,就应如此慷慨激昂,笑对人生。他心头暗道:“都说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酒道士等人所言确实不虚。这人风度,气概都是大为不凡,也不知是何人,等会定要结交一番。”

二胡在他手里,越拉越急,音线一路走高。仿佛已到极限,却始终难以登顶。疏忽音调一变,又如刀枪齐出,两军战后稍歇。那人接着唱道:“看我驾驭青骢,率三千男儿,万里争雄。将士用命,战血流尽,只为身后穹隆。只记得,在晴夜,幕天席地。指星斗,呼朋唤友,看流星似虹。”

唱到这里,那人控了个柔音,二胡声渐渐小了下去。他一手抹着二胡,双目之间,隐有泪花闪现。吴明大觉诧异,听对方的嗓音,似乎年纪并不大,但歌声却似饱经沧桑,仿若阅尽世事。整个三楼顿时安静下来,一众酒客面面相觑,有点无所适从。

那青衣汉子一曲完毕,酒似乎也醒了大半。他双手捧着二胡,递给那老者。恭恭敬敬地道:“老师傅,实在抱歉,小子一生嗜好吹拉弹唱之事,每每遇见有人弹奏,就会忍不住手痒。实在是有辱视听,有辱视听。”

他这话说得客气,但听到别人眼里,那就是讽刺了。那个老乐师的一张脸顿时胀成了猪肝色,双手接过二胡,再也不好意思在这酒楼呆着。和那歌女与伴当灰溜溜的从楼上走了下去。人群顿时发出一声叹息,看这青衣汉子也没接着演奏的的兴致,许多人纷纷结帐,整个三楼骤然冷清下来。

吴明有心结交对方,向着那人招了招手,道:“好一曲奔烈如火的《夏火》,这位兄弟,可否赏个脸,过来小酌一番。”

那汉子听得吴明叫他,眼神一亮,径直走了过来,大马金刀的坐在了吴明的对面。道:“既然这位兄弟如此客气,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他一口的中原话讲得很是流利,吴明心头一动,为他斟了一杯酒道:“刚才得闻兄弟妙音,在下心折不已,不知兄弟贵姓?师承那位乐师?”

那汉子接过酒,仰头一口喝了,低头沉吟了半晌才道:“在下姓胡名兰。些须小道,全是自己闲暇无聊所习,不曾拜得乐师,倒让兄弟见笑了。”说到这里,他扫了三人一眼,微微一笑道:“还未请教三位兄弟贵姓?”

吴明等三人也没多想,纷纷报上自己的名字。胡兰听了后,神色一变,但马上就恢复如常。他抓起桌边的酒杯,自己斟了一杯酒,站了起来道:“刚才小弟莽撞,竟然不知道是三位兄弟,否则,在下肯定是万万不敢同席的。来,我先敬三位一杯。”说完,一仰脖子,把杯中的酒一口干了。

他虽然说着自谦的话语,但言谈风度大为不凡,吴明不由勾起了好奇心,他看了一眼胡兰身后的两个随从,然后问道:“不知胡兄在那里发财,我记得在北蒙,并无胡姓大族啊?”

胡兰笑道:“吴大人有所不知,在下是地道的中原人,平常在北蒙和中原做点小生意,这生意做大了,自然就有点怕死,这身后两位就是我雇佣的镖师。”

他这就是睁眼说瞎话了,吴明也没去点破,他把小二招了过来道:“小二哥,麻烦你再为这两位兄弟各添置一副碗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