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2/4页)

这具身体原先记忆的影响,越来越有“视臣民如草芥”的倾向。然而,他的内心深处自有一丝人性仍旧不泯。因此,只要一想到那些被剥夺了正常生活权力的孩子们正在进行残酷的训练,朱棣便觉得浑身不自在。

仅仅想一想便会不自在,更何况是亲眼去目睹呢?

最终朱棣还是强迫自己去了。因为他知道,士兵的个人体质、战斗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武器装备的精良与否,都能够对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说什么因素才是对军队战斗力影响最大的,答案便是:士兵的精神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的国共内战中,不少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在战斗中表现消极:冲锋时听见对方阵地上响起枪声就往地上趴,防御时稍有不对就转身逃命甚至是举手投降。可是当他们被俘虏并接受了相应的洗脑后,这些士兵就象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其战斗力与被俘虏之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按道理说,童子军每天都要接受近乎于宗教信仰的烈(web用户请登陆下载txt格式小说,手机用户登陆wàp。)士崇拜教育,而且每天还以“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餐前感谢皇帝赐予食物”等各种方式被灌输“必须绝对忠诚于皇帝”的信念,这样的思想教育应该已经足够了。然而朱棣想到当年那个人曾经站在天安城门接见红卫兵,而这种行为似乎更进一步地激发了红卫兵们的狂热,因此朱棣也想模仿一下。

站在童子军训练营地训话台上。朱棣望着台下那一千多双眼睛。这些本应该充满童稚、但是此刻却充斥着狂热地眼睛。令之前早就准备好了台词地朱棣竟然不由有些忘词了。

后世对传销地研究结论是:普通人如果在封闭地环境下不停地接受某种信息。那么在一段时间后。他多半就会接受这种信息。认为它正确。再说了。这些童子军正处于最容易被影响年龄阶段。因此更容易被洗脑。所以。朱棣并不奇怪这些童子军这么快就已经进入了状态。他之所以发愣。却是因为尚未完全泯灭地人性突然涌现出来。那种愧疚、心虚地感觉令他脑中一片空白。

好一会儿。朱棣才如梦初醒般地举起手。向台下地童子军们挥了挥手。

挥手这个动作在明朝是很莫名其妙地。然而对于情绪已经绷紧到了极点地童子军来说。这个动作究竟代表什么含义并不重要。重要地是皇帝正在向他们打招呼。于是。一阵阵“万岁”声犹如决堤地洪水一般爆发了出来。

看着一个个不超过十四岁地孩子疯狂地喊着万岁。看着他们哽咽着、淌着泪、极度兴奋地嘶喊着“万岁”。大有不将嗓子喊哑绝不停歇地势头。心悸之余。朱棣不禁暗骂自己是个畜生。

真地。若是有人性。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呢?

朱棣在穿越时继承了燕王的全部记忆,受之影响,他的冷血程度早已超过了绝大多数人。因此,这种自责的念头仅仅只是在朱棣的脑海中只挣扎了片刻,最终还是他强行压在了脑海深处。

朱棣为自己辩护:如今是封建社会,实施愚民政策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更何况,眼前只不过一千多人而已,那个疯狂的年代里人性被扭曲的人何止千万……和尚摸得,难道我就摸不得?……

进行了一番自我催眠后,朱棣面带慈祥的微笑(web用户请登陆下载txt格式小说,手机用户登陆wàp。),将视线慢慢地从左到右,然后又从右到左来回扫视了两圈。眼见歇斯底里的童子军们丝毫没有停歇下来的意思,而朱棣又不愿意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于是便吩咐身旁的黄俨:“让他们停下来。”

要说为什么朱棣明知道黄俨是个奸宦却仍旧喜欢用他呢?在这种震耳欲聋的场合下,若是换一个人,搞不好根本不知道刚才皇帝到底说了些什么。可是黄俨不知道是通过口语还是通过猜测,反正他弄明白了朱棣的心思,于是赶紧想办法让欢呼的童子军们停了下来。

待狂热的童子军们逐渐安静下来后,朱棣郑重宣布道:“比赛开始!”

所谓的比赛其实是一种分队训练,与普通训练不同的是,这种比赛特别残酷。参加比赛的双方均赤手空拳,没有护身的披挂。搏斗的时候,参赛者可以拳打、脚踢、用嘴咬,甚至允许挖对方的眼睛。经过残酷的搏斗,打倒了对方的孩子就能获得荣誉。

看了一会儿比赛之后,朱棣又开始心悸起来。虽说是上过战场见惯了死亡和鲜血的马上皇帝,然而看到比赛中一个孩子将另一个孩子的耳朵硬生生咬下来,朱棣仍然老大不自在。想到自己曾特意交待童子军的总教官要加强这些童子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