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1/4页)

几家妇人也感兴趣。

此时,先前因着扬言自家夫君要上奏本弹劾赵昱的方姚氏被赵昱颇了脸面,这时却是有些不屑的道:“说到这个,我倒是想起一个故事,前朝太湖有渔户嫁女,船到河中,风浪大作,般夫惊慌失措,眼见着就要有沉船的危险,船上众人抱头痛哭,这时那渔家女戴着盖头从船仓里出来,一手把舵,一手牵篷索,那般便借风浪前行,直抵良婿家,吉时还没有过,这事被人传为传奇,不过,亦有人讥之,渔家女不知礼。”

说到渔家女不知礼时,那方姚氏还加重了些语气。

方姚氏这话一落,坐在主位上的杨沈氏脸色就有些变了,之前的事情,她不要脸面才压了下来,没想到方姚氏又来这么一出。

前朝这个传奇,知道的人不少,因为这个传奇是颇有争议的,虽有人盛赞渔家女义举,但新娘子未进洞房,本不该出现在人前的,渔家女行此事,虽救了人,但也失了礼。

这本无所谓,只是阿黛也曾做过渔家女,方姚氏此时说这故事,那等于就是讥讽阿黛渔家女出身,不知礼仪。

那杨沈氏心中气的咬牙,但这方姚氏是督率夫人,是杨指挥的顶头上司,杨沈氏就算心中暗恨,也叫不起来,因此脸色颇有些尴尬。

阿黛此时自然听到了方姚氏说的故事,说起来,这故事阿黛在前世就曾看过,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一篇。

此时,阿黛坐在主客位上,正好同那方姚氏面对面。微微一笑,便冲着方姚氏道:“方夫人故事未说完吧?记得当时有贤人评‘此本渔家女,日日船头持篙橹,不能责以必为宋伯姬也。’”

说到这里,阿黛顿了一下,才又冲着那方夫人道:“宋伯姬,义妇也。”

宋伯姬是鲁宣公之女,鲁成公之妹,宋恭公的夫人,新婚时,因着宋恭公未新自迎娶,便怒不同房,后来经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劝说,才正式完婚,十年后,宋恭公亡故,宋伯姬守寡。此后经历几朝,到得七十多岁时,宫中大火,而宋伯姬便是因着守礼而坚不出宫避火,最后被火焚烧而死。

宋伯姬因此入列女传,虽然在后世人的眼里,宋伯姬是不知变通,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评判标准。

在这个时代,宋伯姬就是义妇。

阿黛以此反驳方夫人所谓的失礼之说,同时也暗讽方夫人,你说渔家女不知礼,但贤人却认为渔家女将有宋伯姬之义行,难道你认为宋伯姬也不知礼仪吗?如此反击了回去。

方姚氏一脸黑沉。

只是,大家都是借事说事,方姚氏终无法反驳,只得吃了个哑巴亏。

………………

终于又加更了一章。

………………(未完待续)

ps:感谢gsdgsgsgsgsg,落叶飘飘,mingliu2056的粉红票,姜姜维维的平安符,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城风景各有奇趣

京城贵妇跟市井妇人那处事态度大体是不太一样的,市井妇人,大有一言不合便能挥拳相向的,当初,刘氏就因为胡婶子背后说王爹因此互相扭打。

但京城贵妇,万事要讲究个体面,所以,鲜少有当场撕破脸皮的时候。

方姚氏被阿黛驳的哑口无方,有些失了脸面,但这个哑巴亏却只能吃了,不过心中却想着,也无所谓,等到年后,夫君那里定是要参昱世子一本的。

说到这个,那方姚氏便想起当初这位赵昱还在钱塘时,因为逼着商家认捐建道观之事,便被自家夫君参了一把,便是公主也被自家夫君给参的灰头土脸。

所以,许多事情还得走着瞧,便是世子又如何?

想到这时,方姚氏那脸皮也松乏了,便跟着边上的几个妇人聊起天来。

阿黛自也是低低的跟赵落梅聊着天。

那边杨沈氏见事情终于过去了,绷着的神经也松了,忙劝着大家吃酒。

一时间觥筹交错,一场席宴吃的热热闹闹的。

不一会儿,酒足饭饱,丫头又给各家夫人上了茶和鲜果。

都是京城之人,从朝上之事,到各家的后宅之事,大体上大家也都能扯上一二,于是便几家妇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堆闲聊。

那杨沈氏自是陪着阿黛,又介绍一些妇人给阿黛认识,多是一些杨家的亲戚以及杨指挥的同僚夫人。

阿黛都一一点头微笑。

阿黛的身份在那里摆着,再加上之前赵昱的雷霆手段,各家夫人本着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