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2/4页)

闽省,鬼知道会怎样。”叶霄神情平静地撒着谎,脸上没有一丝的波动。然而心中却在想:那边还有一些可爱的人等着我去改变,等着我。抱歉舅舅。这就是历史,有它的必然性,存在即是合理。叶霄不可能做到为停留江赣省而扭转江赣省未来十数年的历史进程。只有去闽省了,才能实现他前世童年的遗憾,才能弥补他前世的错误,才能实现父亲的抱负,才能让这个家的前途更加光明,才能让叶霄不再遗憾。

“你爸信上怎么说?”杨博天知道叶霄决定了的事,再说也是无益。

“他那边还好吧!苏联最后还是崩溃了。老爸准备再捞最后一笔,就撤离。”叶霄平静地道,仿佛那上亿美元的事在他眼中根本就不是个事。

是的,在过去的两年里,叶知秋在苏联捞了上亿美元。从一开始,叶知秋跟着他的朋友在边境搞水果和日常用品的倒买倒卖,后来因为国内迫于国际形势,对边境管制加强了。因此叶知秋的那些朋友纷纷打了退堂鼓。

但是,叶知秋并没有因此就退却。因为有宋炎的帮助,叶知秋和雷洪取得了联系,在表明了身份之后,叶知秋终于搭上了军方这条线。有了这层的关系之后,叶知秋凭借着他婉转的交际手段和那豪爽的性子以及雷洪的引荐终于打通了北方某个部队的关系,从此之后,叶知秋也不再倒卖水果和日常用品了,而是在军方的暗示下,开始和宋炎两人在苏联境内频频联系工厂和一些官员。

在91年这一年里,苏联是真的走进了山穷水尽的死路。国内物价飞涨,有的地方一台电视只能换一小袋大米。而在其内部大乱的时机,苏联的官员也纷纷摒弃了多年党的教诲开始了自己的小打算。胆子小的以权谋私,胆子大点的,直接买卖公家财产。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无数的苏联国有资产被卷进了私人的口袋,无数的资源被贱卖。直接导致了苏联境内无数的工厂倒闭,无数的工人失去了他们曾经一直以为的铁饭碗,失去了他们精神上的信仰,失去了对国家的信心。

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国度里,无数外国的人影开始慢慢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其中就有着叶知秋那伟岸的身影。当然,叶知秋还说不上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但是叶知秋绝对是其中最幸运的单体活动分子。

在91年的这一年里,叶知秋渐渐地从一个由国内进货,国外倒卖的投机分子变成了由苏联进货,国内销售的爱国商人。在北方军方的暗中默许和帮助下,叶知秋不用担心在苏联搞到的东西卖不出去,他只要一门心思地在苏联搞到货就行。因此也间接地促进了叶知秋活动的范围面,他从一开始收购日常小机械厂的积压货物,到后来的开始购买苏联军方因无法支付军费而倒卖军事的物质。

正所谓生逢乱世,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苏联已经捣鼓了一年多的叶知秋凭借着他国人胆气和出色的交际手段,在苏联的一个边境城市中大为吃香,可谓风生水起。

连续7天三更了,泊岸求个收藏和推荐行不?

向大家介绍一部好友的作品'bookid=2name=《武诛记》'

第五十六章 最后一单(第三更)

第五十六章最后一单

不得不说叶知秋真的是一个赌徒,起码他有着赌徒般的胆气。wWW!YZUU点

在那座苏联这座并不出名的名为切诺克的城市里,叶知秋有着狼一般灵敏的嗅觉和人脉。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接触过程中,叶知秋敏锐地现这似乎不是一个普通的城市。确实,这座城市从规模和繁华程度上来说都不算是大城市。然而,有一点很多人,甚至是很多苏联人都忘记了。那就是这座城市它本来就是一座军事重城,一座曾经用来防御中国的军事城市。试问在这样的一座以军事为主的城市经济又如何能达起来。现今在苏联这么一个偌大的过度内普遍混乱的情况下,这样一个本就不达的军事城的军队和工厂就更不用说该有怎么样的一个萧条和艰难了。

而叶知秋正是看准了这点,他要的就是这点。因此在91年的后半年叶知秋频频和城里的工厂、高管、还有军队联系。而该地的人心早就因为近两年来的混乱和信仰的崩溃而涣散。工人忙着为自己的家庭而苦苦奔跑着,高官们天天数着日子,准备捞够了钱之后移民,而军队呢?军队稍微好点,起码他们还认为自己是苏联的军队。但是军事主管们已经越来越管不住下边因拖欠军饷而开始有些混乱的军人们了。因此,工人们愁,官员们愁,军人们也愁,而军事主管就更愁了。甚至可以说整个城市的每一个苏联人都在愁,愁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