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永镇海疆 (第1/3页)

好书推荐: 正义的代价

“嘿哈!嘿哈!”在一间茅草房前,我们看到了一个年约十二三岁的男孩,正打着赤膊,对着练武的木桩不断打着。在男孩的边上,一个身穿粗麻衣服的女人正在料理一着一盆鱼。

“乌啦啦呼哈哈……”那男孩练了一阵子后,便停下来了手,跟那妇人在说话。当然,他们说的内容,我们一点也不明白。

“这女人的衣服,不是现代的款式啊。”黄大仙道。

“给他们写点字看看。”我忽然心里一动。语音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产生古今差异,让我们听不懂,但文字却不会。

“我们不是坏人。”黄大仙拿出纸笔,将这行字写在了纸上,举着纸,向着母子两人走了过去。

见到我们靠近,母子两人吃了一惊。那两人的目光落在了我们的纸上。

“你们是何人?为何闯入永镇岛?”很快,那妇人用剖鱼的刀在地上留下了一行字。

“永镇?”没想到这个岛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名字,我们都不由得有些吃惊。

“乌啦啦呼啦啦……”随着一阵我们听不懂的话响起,从房的那一边,来了几个手提渔叉木棒的渔民,他们一个个面目不善,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意思。

黄大仙赶忙将写有“我们不是坏人”的那张纸高高举了起来。

同时,我也将先前那妇人提出的问题回答用繁体字写在了另一张纸上:“我们是中国人,为寻找一个朋友而来。”

见到我们这么回答,那群人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为首的那汉子使用手中的渔叉,在地上刻写道:“你们要找何人?”

“找我师父。”我在纸上写道。同时,我将一张我师父的照片取了出来,递给了那渔民。

我注意到,接过照片的那一刻,那渔民的脸色微微变了一变。

“你见过他。”我在纸上写道。

“见过。”渔民很快就在地上划道,“不过,他已经离开了。”

“他去了哪里?”我写。

“被一艘船接走了。”他回。

“什么时候?”我写。

“大概在一个月前。”他回。

“一个月前……”见到那渔民这么说,我心里头不由得暗自沉吟道,“一个月前,那时候我们还没启程到永镇岛呢。”

“你可知道他去了哪里?”我问。

“不知道。”他回。

“你从中国来,大明可太平否?”回完不知道后,他迅速在地上划道。

见到这句话,我们都是不由得一愣。这也太“桃花源”了吧,敢情他们都不知道,明朝已经灭亡三百多年了么?

“大明已灭亡三百多年了。现在是新中国,总体还算太平。”沉吟良久后,我在纸上写出了这样一行字。

“啊呜啦啦呼哈哈……啊呜啦啦呼哈哈……”见到我写下这么一行字,那群渔民一个个都是如遭雷击,口中重复着一句话。我推知其意,应该是“大明灭亡了!大明灭亡了!”之类的。

随着那群渔民这么叫,不一会儿,附近的渔民也过来了,一个个伤心欲绝,口中怪叫着,向着一个方向跪了下去,仰天痛哭不已。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一时间,我们全被他们给搞昏了。

“他们不会是明代人的后代吧……”黄大仙咂舌,今日遇到的事情,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痛哭了一阵子后,先前和我们交流的渔民站了起来,从我手中拿过了纸笔,写道:“大明是怎么亡的?”

“自成起义,清兵入关,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遂亡。”我把明朝灭亡的事简单的写了一下。

“原来如此。”渔民道。

“你们又是什么人?为何会在这里?”我写道。

“先祖是大明总兵戚继光部下。”那渔民告诉我们,“当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先祖等人因疏忽大意,误了戚将军军情被逐。后,先祖等人携家眷出海,立誓永镇此岛,海疆不平,誓不还乡。”

“没想到,这个岛,竟然有这样的故事。”见到那渔民这么写,我们都是经不住感叹。渔民所讲,虽然非常简略,但我们却可以想见当年出海那批人的决绝与忠烈。

“这片海疆已平静多年,你们为何依然留守此处?”我问。

“幽灵船封锁了海面,先祖的骸骨沉重如山,我们无法回归。”渔民告诉我们。

“又是幽灵船……”见到渔民也提到了幽灵船,我们不由得吃了一惊,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