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2/4页)

将领列出来。其中就有被称为“东江军之虎”的黄石黄去病,他就驻扎在鸭绿江畔不远,而这个很有日本特‘色’的绰号还是伊达忠宗自己给黄石取的。

如果让他早一步驰援平壤,那这仗就难打了,所以伊达忠宗很急。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两万大军攻到平壤时候,守军是穿着朝鲜军队服装,这种‘棒’子军装在他们看来是和废柴划等号的。

于是这些倭寇开始骄狂起来,大有灭此朝食的气魄,一到平壤连休息都不用,直接攻城。' '

结果,攻了一天,死伤惨重。守城的部队装备大量火器,还有几‘门’佛郎机炮。

伊达忠宗恼羞成怒,觉得没面子,又攻了一天,这次倭寇的攻势更疯狂,但是损失更惨重。

到了第三天,还是无法破城,倭寇士气低落。伊达忠宗终于冷静下来,他发现这是一根难啃的骨头,这些穿着朝鲜军队服装的士兵个个很能打,尼玛这不科学!这是朝鲜人还是超级赛亚人?

三天的血战,轻敌的伊达忠宗在平壤城外留下了近两千尸体。然后,他决定休整一天。

也就是在这一天开始,这场战役变得不正常起来。

三国‘花’样装‘逼’大赛——凯申物流这么叫的——是一场,装出风格,装出水平,装出境界,装出这个位面人类装‘逼’史不可逾越巅峰,让后世无数装‘逼’犯们心向往之,顶礼膜拜reads;。

因为,他们在用装‘逼’,改变历史。

伊达忠宗,28岁,战国名将独眼龙伊达政宗之子,他在这次征朝战争里展现了优秀的军事才能,一路势如破竹的打到平壤,足以名垂青史。

可是他却在平壤城下,遭遇了二十几年人生里最大的挫折,他不明白朝鲜军队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强。

就在他停下攻势的那天,伊达政宗得到了答案——一封来自“东江之虎”黄石的亲笔信。

信是穿着大明军服的一名骑士开城‘门’送到伊达忠宗大帐前的,其装束和气度极其拉风,叫那些倭寇看着赞叹不已。

这是一篇辞藻华丽,语气恳切,婉转优美,骈四俪六,典丽堂皇的文章,高度赞扬了日军的勇武,并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是大明的黄石,那些和他们作战的其实是穿着朝鲜军服的东江军,大明不会放弃朝鲜这个亲儿子,誓言和他周旋到底云云。信中大量用典,你要是学问不高,根本看不出在写什么。

而且心中的字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叫人叹服不已。

在平壤城里的黄石是比较了解日本人的,他的亲兵里面就有一个叫黑岛忠夫的倭人,这货以前是带刀的‘浪’客,以前‘混’迹于日本各地,很多阶层都有接触过,他说了很多倭人的特点。

比如一些王公贵族和大名的高‘逼’格,这是很难解释的对细节和礼仪的执着。

这种执着很难让中国人理解。有一个故事,一个日本人去一家人家杀人,杀完主人出来后,很有礼貌带着歉意对这家人的家人说,不好意思,‘弄’脏你们家地板云云。

人都死了,日本人竟然还关心地板这东西,真是有够变态的。

日本人太注重细节,甚至忽略了实质,问题的关键是他杀人才对吧。

这就不难理解抗战里,有些日本军队会为阵亡的中国士兵敬礼哀悼,表示敬意。但无论他们做得多么有礼貌,多么有‘逼’格,还是改变不了他们杀人放火,是禽兽的事实。

日本人不同于中国人的中庸,他们有两重‘性’,喜欢走矛盾的两个极端,同时又极其沉溺于暧昧。所以他们既高‘逼’格,又无节‘操’,时常摇摆不定。

《菊与刀》里说: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在黄石的部队里,除了黑岛忠夫,还有从21世纪来的实习医生,他们是读过《菊与刀》的,把这本书的内容讲给他听。

于是,黄石准备利用日本人这些民族‘性’格的特点,战术‘性’的装一下‘逼’。

在常弓和李笑梅那个位面的伊达忠宗是什么样的,我们不是很清楚,可是这个位面的伊达忠宗是一个受过比较高汉学教育的人,他恰好看得懂。

一股超高的‘逼’格从有如实质一般从信中,透过汉字弥漫在伊达忠宗的中军大帐内,让这个同样是‘逼’格满满的日本人艰于呼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