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 (第3/4页)

工事修建的虽多,但是这些工事最多也就能抵挡的住75毫米以下直瞄火炮的射击,对这些重炮的防御能力不能说没有但是极差。这一点到不能怨大贺茂中将,当初设计这些工事的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的有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压根就没有想到过这些工事有一天会遭遇到重炮的轰击。因为中**队装备的重炮实在是太少了。在这位所谓的专家眼里,这些工事只要能防御住75毫米左右口径的直接打击就已经足够了,修太厚实也是浪费钢筋混凝土。当然他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的同意,毕竟中国的水泥产量极为有限,而从日本国内运输来的要优先补充关东军。在加上日军那么大的占领区都需要修建防御工事,那有那么多的水泥和钢筋专共南昌一地使用。况且那些水泥钢筋全部的用到阵地上,那位战前还是东京一家大型建筑公司总工程师的专家上那里捞钱去。所以这些工事修建的虽然不象被上下一齐动手卡油的中**队的工事那样成为豆腐渣工程,但也就能抵御住75毫米左右的火炮攻击,在大口径的火炮,也许能防一两发,再多这结果恐怕也就好不到那里去了。

在这个重炮团的掩护下,11军轻松的就突破了日军苦心经营已久的南昌外围工事,迅速的突入了南昌市区。催不及防没有预料到仅仅一个中国集团军便拥有如此之多的重炮的日军在不到一天的时间之内就将南昌外围环城工事加上大部分防守兵力丢的一干二净。那些大小碉堡在平射的120毫米加农炮面前,不能说是纸糊的但是也没有好到那里去。几乎是一发炮弹便报销掉一个大型暗堡,当然手中重炮炮弹并不十分充足的刘家辉并没有实施火力覆盖,而是采取了精确打击的办法,这些重炮也只是针对那些小口径火炮无法摧毁的大型工事,至于那些小型工事还是交给了75毫米野炮和37战防炮以及缴获的日式速射炮去解决。数量有限自身又没有补充能力只能靠缴获获得补充的那些重炮炮弹可不是这么浪费的。

尽管这些重炮除了打击日军坚固的大型工事外,所提供的真正火力支援有限,充当火力支援主力的还是那些75、76毫米口径的野山炮,但是还是给了大贺茂中将当头一击。“八嘎,支那军队什么时候装备了这么多的大口径火炮了。”作为一个把守战略要地的师团长,他对与自己对峙的中国三九两个战区的装备还是比较清楚了。自身没有强大的军火生产能力,重装备只能单纯的依靠进口的支那本身装备的大口径重炮装备的数量极为有限,再加上长时间被作为日军地空火力重点打击目标,现在中**队拥有的重炮数量更是极为有限。在武汉会战结束后,虽然还是重点战区,但是实际上已经论为配角的三战区根本就没有装备大口径重炮。至于作为现在支那装备最精良的九战区,这种大口径重炮的数量也不多,也只有寥寥无几数量不多的几个连装备了德式150毫米重榴弹炮和苏制120毫米榴弹炮。怎么会一下子出现在南昌这么多,按照支那军的配置标准来看,这支重炮部队至少有一个团的数量。

不过被火速从前沿送过来的几发炮弹残片上清晰的日文标记很快便让大贺茂中将的疑问得到了解释。看着这些炮弹残片上清晰的昭和XX年的字迹,这些重炮从什么地方来的,已经很容易解释了。只要一个稍微具备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中**队装备的德式150毫米榴弹炮是不可能发射日军制式150毫米榴弹的。那个年代中在武器研制方面特别是重武器的研制上很少有口径一致的情况出现。即便是通用律较高的轻武器方面除了德国使用的被称为欧洲制式口径的7、92毫米子弹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生产79口径步枪上通用外,就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生产的弹药能够通用,同样是7、62毫米口径,美国的子弹要是拿到苏联武器上,根本就无法使用。同样日军38式步枪装备6、5毫米子弹,在同样采用6、5毫米的意大利步枪上也无法使用。当然除了这个国家本身使用就是仿制的别国口径武器,例如中国这样的没有多少武器生产能力的国家。

轻武器都如此,重武器就更是不用说了。同样的75毫米炮弹,法国德国和日本美国生产的绝对不能相互通用。虽说日军的150毫米榴弹炮和中**队使用的德式150毫米榴弹炮都是150毫米,但是两个150毫米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根本就不存在通用的可能性。而且中**队也绝对不会装备日式150毫米榴弹的。

这些重炮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在历次作战中被眼前这支该死一万遍的支那军队从日军手中夺取了。与这支支那军队交手这么多次,到现在无论是日军11军还是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都还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