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迪逊(James Madison)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也崭露头角了。麦迪逊是一个小个子男人,但却对制宪理论很有研究。“他爱与人辩论,并总是充当最有学问的人”[14],这是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汉密尔顿和麦迪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包括对美国局势的不满以及都在设法改变这些局面。

虽然有同盟者的支持,而且汉密尔顿要做的事情是很重要的,但结果却有些让人沮丧。他曾反复地强调税收的必要性,但他的话却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有些人对他的上任并不看好,这也显示了整个国家财政状况不好的一面。1783年6月,一群愤怒的大陆军士兵由于一连几个月没有领到军饷就包围了费城国会大厦,而当时国会议员们正在里面开会。他们的举动并没有对这些议员构成威胁,但后者却抓住了这个机会。汉密尔顿希望能够利用了这个动荡的局面,他向华盛顿写信阐述自己的观点:“我强烈希望国会能够适度地团结这些债权人——显然他们没有被支付本息——当然军队的士兵也是这些债权人的一部分,还要说服那些州权主义者也接受这种看法。”[15]到这个时候,汉密尔顿才忽然感到自己在做一件很容易引火上身的事情。

资本贵族(7)

“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避免国家陷入内战,否则就会亡军、亡国。”

这次军队的过激行为使得汉密尔顿更加坚信,现在美国的政府系统是没有指望了。汉密尔顿提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应尽快召集一次修订《邦联条例》的会议,但他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时机促成这件事。于是他离开了国会开始专心地研究法律。

1784年,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在读了汉密尔顿关于成立国家银行的计划后,提议成立一家纽约银行并邀请汉密尔顿撰写一份章程。汉密尔顿同意了,并将“成为该银行董事会的一名成员”作为交换的条件。在银行的董事会里他结识了一些富人,包括起诉要求退回战争期间被征收的财产的反对独立者。他对公司事务的管理给自己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但也给自己带来了“亲英派”的恶名,尽管他也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汉密尔顿忙于私人的业务,但他没有放弃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单从麦迪逊劝说弗吉尼亚州的立法委员在安纳波利斯(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召开一个会议,商量涉及几个州的一些贸易问题时,汉密尔顿声明自己支持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1786年9月,他又被众人一致选为纽约代表团的一员,派往安纳波利斯参加会议。但在会议上纽约代表团的其他人几乎没有什么表现,一个资历很浅的人甚至用冷漠的态度来表示对汉密尔顿的不屑,但事实上是汉密尔顿一个人担起了谈判的重担。会后他向外界宣称这次会议是很成功的,并站在谈判人员的立场上倡议一个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会议的召开。[16]这次会议将于1787年5月在费城召开,会议起初以修改《邦联条例》为目的,但最终变成了制定联邦宪法的大会,来解决整个合众国面临的紧急事件。

汉密尔顿接着说,涉及《邦联条例》的任何变动都必须提交国会通过并遵循费城会议上通过的相应的修改程序。一开始汉密尔顿认为,修改《邦联条例》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是需要深思熟虑的。但几个月后发生的几个事件让汉密尔顿改变了原先的看法,他意识到还有比修改《邦联条例》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以农业和贸易为两大支柱,当时的制造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贸易比起来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但贸易更被立法者看重,因为那些商人们财大气粗,势力大,并且由于选民资格的限制,他们又是选民中的重要力量。商人们都是债权人,因而他们喜欢稳健的货币政策,低通货膨胀率引致物价下降,这样自己手中的债权也就升值了;而农民们都是债务人,因而他们更喜欢积极的货币政策,高通货膨胀可以减轻自己的债务。但最后还是商人们赢了,于是几个州便实行了紧缩通货的货币政策。

。 想看书来

资本贵族(8)

农民们的利益受到了侵害,西马萨诸塞州的农民尤甚。为了偿付战争时的债务,西马萨诸塞州政府决定征收地价税,从而将税收的负担从商人的身上转到了农民的身上,但事实上由于农作物价格的下降农民们早已经苦不堪言了。农民怨声载道,但政府却充耳不闻。

后来,农民要求出台法律制止无偿征收土地的做法,但执政者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