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部分 (第2/4页)

外,上面两层供开会的地方平日可称为冷清。

不过这一切在1940年1月28日这一天变得完全不同了,虽然并没有增加太多人,但很吵很闹,在六十八层最大的一个会议室内,正在召开一个会议。

会议的内容是关于芬兰加入海约组织的表决。参加者除了海约组织的成员国和观察员国,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团体组织,甚至有志愿者个人参会,当然都是受到了特别邀请的,在这次表决开始前,各支持国和反对国都有代表上台发表演讲,进而引起争论。

那些受邀团体虽然没有投票表决权,但他们诡异的获得了上台演讲的资格,而这些受邀参加的团体或个人当然大部分都是支持援助芬兰的支持派。而反对派倒大部分集中在海约组织的成员国内,这些国家当然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情感,而是政治风险。

支持派们自然是认为应当将芬兰纳入海约组织,因为海约组织的名称是什么,就是反侵略和互助,而现在芬兰很明显是遭到了苏联侵略,这一点连已经不具备多少权威的国联也证明了,因为苏联已经被国联开除,开除原因自然就是因为他们入侵芬兰。

那么以反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人权为宗旨的海约组织却拒绝将芬兰纳入海约组织,而且还是在芬兰幡然悔悟,主动再次提出入约申请的的情况下予以拒绝,那么组织的宗旨还有什么说服力,海约组织将不过是成为另一个国联罢了,而且是影响力远不如国联的搞笑组织。

而反对派反倒提不出太好的反驳观点,毕竟反对派们从自身国家政治安全考虑,属于一种片面客观的担忧,这不是基于整个海约组织的宗旨来考虑的。

会议开的很热闹,但一个上午都没有什么进展,中午休息时,再次从芬兰回到阿拉斯加履行大使职务的利特马宁紧急会晤了海约组织几个主要国家的代表,包括参会的阿拉斯加国务卿林国民及外交部长杨国平,还有中国,保加利亚这两个常任理事国的代表,还有影响力较大的土耳其代表,甚至包括哥伦比亚这个观察员国的代表都进行了会晤,虽然哥伦比亚是观察员国,没有投票权,但他们目前是入约的中南美国家中实力较强,地缘政治实力较雄厚的国家,若他们上台发表支持芬兰入约的演讲,是可能为芬兰争取其他几个中南美成员国的支持的。

下午……会议再次召开,但出人意料的是,下午的会议进程却大大加快,保加利亚和中国这两个常任理事国都开始倾向接受芬兰入约,反正不太可能直接介入苏芬冲突的哥伦比亚等几个中南美国家也表示了对芬兰的同情。

而阿拉斯加则由原本的反对,开始选择了中立,但也没有表示支持,诡异的是,事实上唯阿拉斯加马首是瞻的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两个小国这次居然跟阿拉斯加唱起了反调,也表示了对芬兰的同情,认为只有接受芬兰,并向他们提供援助,才能保持海约组织的权威性,也才能成为全球各国所认同的一个能确保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才能维持、实现组织的首要宗旨。

而坚决的反对国只有一个,凡事与保加利亚唱反调的土耳其,土耳其非常隐晦的向其他各国代表提出了警告,认为接受芬兰将把组织内其他国家拖入战争漩涡,如此,受到战争伤害的就不只是芬兰,而将会有更多的国家人民将会经历战争的苦难,战争不但不会消失,反而可能让战火越烧越宽。

海约组织可以本着道义的观点对苏联进行谴责,甚至对芬兰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物资、人道援助,但不应接受芬兰紧急入约,这等于是直接向苏联宣告,海约组织要插手芬兰战争,等于直接在向苏联宣战。假如芬兰是当初会谈时就入约,那么现在土耳其一定会支持对芬兰进行直接的援助,哪怕是军事援助,但在遭到侵略的中途紧急申请入约,那么海约组织拒绝,以避免将战火烧得越来越宽是可以理解的。这个选择很让人痛苦,但却是对其他海约组织成员国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说土耳其的反对观点也是得到部分国家认同的,支持派和反对派大有再起争论的时候。担任轮值主席的阿拉斯加外长杨国平直接起身道:“我们不应该再进行无谓的争论,海约组织是一个尊重任何成员,允许发表任何观点的民主组织,但民主也要有一个结果,既然大家各有各的看法,那么我们就进行一次民主表决,民主表决将以占多数票的观点为最后结果,所有应毫无异议的执行表决结果。”

杨国平这一说,会场顿时安静下来,直接进入了投票表决程序,那么不管是同情的,支持的,还是反对的,或者是弃权的,这时就是一锤子买卖,再多的争论都没有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