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 (第1/4页)

父亲一连串质问,马敉宁都摇了头,“没想过这些,不过我可以学。人生下来,哪有会写字的,都是学来的。”

“学?”马道乾嘲笑似地哼了声,“你连做生意、做文章都学不会,还能学杀人?我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又是那些大道理,报效国家哪这么容易,会背几句圣贤书就报效国家了?上战场不是上考试,文章写错了字,换纸重做,战场上错一步,命就没了!”

马敉宁抬起头,退去脸上的谦卑,慎重说道:“爹,你做生意同样冒险,为什么不让我去一试?生意上有大哥帮衬,我到哪儿去,对爹都没影响。”

“放屁!”马道乾怒吼,“蒙古人就要来了,你别去凑这份热闹!老实给我在成都呆着!”说完,马道乾一甩大袖,腆着肥肚,怒气冲冲出了房门。

马敉宁呆在房中,表情惨淡。在家里,他痛苦无比,真真一刻都呆不下去了,爹既然已经对他失望,为何还要对他禁锢,双方痛苦呢?

房里没人,马敉宁静坐着,思绪混乱,却又想不出东西。

突然,房门又被开启。

“大哥?”马敉宁惊讶道。

进来的是位比马敉宁稍长几岁的青年,马平宁做了个禁声手势,到了马敉宁身边轻声问:“三弟怎把爹惹得那样生气?”

马敉宁惭愧低下头。

马平宁叹惜道:“我都听说了,三弟竟说要从军,太荒唐!”

“国家已入多事之秋,我身无长处,不能壮大家业,不能教化乡民,连书院也呆不下去了。只想着这具躯体还能用,入行伍为国杀敌也算尽diǎn作用。”

马平宁diǎn头,“三弟有大抱负,我等这些商贾之家只知钱货,确实难以理解。不过,大哥我也是读过几年圣贤书的人,三弟所想到能明白几分,大哥是支持你的。”

马敉宁感激万分。

“大哥的支持可不是嘴上说说。”马平宁说道,摸出只小布袋,塞给马敉宁,“这是大哥积攒的私房钱,另外看门的几个老人已经帮你说通了,现在爹到账房去了,正是机会。”

马敉宁怔怔一下子明白,“大哥……”

“不要多话,快走!”马平宁急催。

父亲虽去了账房,但随时会回来,时间紧迫,马敉宁胡乱收拾几件衣服,打了个包袱,跟着大哥溜出房间,果然如大哥所说,没人阻拦,看门人真的已被说通。

转眼二人已到后门。

“就此告别了,愿三弟建功立业,光耀门楣。”马平宁拱手,真切道。

千言万语到此时已无一句话,马敉宁也一拱手,转身迈出后门。

马平宁扶着门框,看着弟弟远去,脸上流露出一丝诡异冷笑。笑完,即关上大门。

第118章 阆州遇匪

风传,蒙古大军已集结在白水关外,有数十万之众,随时将冲关而下,势如倾盆。川北之地人心惶惶,前几年蒙古犯境,大肆杀掠,已给这里的百姓留下极其恐怖的记忆,而今闻蒙古人又将南下,个个如惊弓之鸟,有能力逃的,或投亲靠友,或亡命逃难,都陆继离开家园。更有些胆怯的、有私心的将领临乱生变,提前投降蒙古,在川内制造混乱,妄图与蒙古里应外合。这些人危害极大,打乱宋军防线不说,更劫掠自己百姓,禽兽不如。

阆州(今四川阆中市)境内,某山山腰下有一户孤零零的人家,因为自家的田开在山腰上,所以把房盖在此,以方便耕作。屋里住着老两口,他们并非阆州人,早几年住在更北处的文州一带,蒙古人来,屠文州,他们全家死里逃生。到阆州时,儿子儿媳,还有孙儿,都已经或死或散,只剩下两位老人。如今战事又起,两位老人感觉这次阆州也呆不下去,准备再次南逃。

油灯昏暗,屋外山风呼呼作响,少许从破损的窗户纸贯入,吹得小灯火苗跳动,犹如快熄了。老头正与老伴打着包袱,突然,门外传来轻缓敲门声。

这里可不是会有人路过的地方,两位老人立刻警觉。门还在敲响,听声音,敲门人比较有礼,如果是叛军强盗,别说这样温和地敲门了,早已直接踹门进入。

但他们不理,敲门声似不会停,老头儿大起胆子,轻轻拔起门闩。

开了门,山风灌入屋内,吹得老头衣襟震动,老花眼眯了眯,手掌挡在眼前遮蔽风沙。门外立着两名年轻男子,一个英俊有礼,另一个胡须浓密,身材高大,使人心生畏惧。两人各牵了匹马,一匹是普通的棕色马,另一匹则洁白如雪,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清晰可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