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 (第1/4页)

李大状气得直哆嗦。对崔象生道:“崔先生,你看,如此粗野鄙夫,岂能登得大雅之堂!”

崔象生不悦地道:“叶小天。你有何高见不妨当众说来,如此粗鲁何以服人?”

叶小天道:“高见?屁的高见啊?这么明睁眼露的事儿,还需要什么高见么?你们这些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能不能低下头来看看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咱拿苏杭一带来说。水多地少,每家每户不过一两亩薄田,若依你们所言。都该弃工商而就农业了,岂不都要活活饿死?然则众所周知,苏杭乃人间天堂,虽然缴的税比别处重上几倍,依旧富甲天下,何故?”

徐伯夷道:“你这是以偏概全,岂可以一地一例而定天下之策。”

叶小天道:“天下个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开个海而已,通海经商的还是沿海百姓,怎么就涉及天下了,内陆百姓,自然还是以耕种为本,你们这些白痴,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夸夸其谈,国家要靠你们,早就完蛋大吉了。”

李秋池道:“谁说不要工商了,只不过农为根本,工商为辅,这主次万万不能颠倒。兴农则民风淳朴,兴工商则百姓贪鄙,教化仁义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人,这仁义教化就是头脑,农业就是身体,工商不过手足,主次分明,禁海便是天经地义。”

那些事先揣摩过崔先生的态度,大力主张禁海的士子们纷纷跳起来,此时不在崔先生面前表现一番更待何时?

叶小天道:“宋人地寡人众,却能富得流油,全因工商之盛,也没见宋人就贪鄙庸俗。今……”

张三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海禁者,实乃我大明祖制……”

李四曰:“孟子曰:‘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天生四夷,皆在王化之外也。故东临沧海、西阻流沙、北封大漠、南横五岭。盖天之欲限四夷而隔绝中外也。”

王五曰:“市舶之事,大坏夷夏之防。奸狡之徒,将本逐利。豪商巨贾,累赀巨万。皆市侩之徒,以奢靡之风,坏乱人心。言市舶者必言利,皆奸臣也!”

叶小天道:“四肢也好,头脑也……”

张三曰:“洎奸臣广言利以邀恩,多立使以示宠,刻下民以厚敛,张虚数以献状;上心荡而益奢,人望怨而成祸……”

李四曰:“使天子有司守其位而无其事,爱厚禄而虚其用。盖宇文融、杨国忠辈也。孔子曰:‘宁有盗臣,得无聚敛之臣……’”

赵六曰:“海禁之开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王五曰:“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

叶小天闭上了嘴巴,眼看着一张张亢奋的面孔,喋喋不休的嘴巴,漫空飞舞的唾沫星子。脸上渐渐露出一丝笑意。

这些人根本就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什么开海禁海,什么民心民意,于这些书生而言统统都是狗屁,他们其实想要的就是扬名立万,就是在崔象生和王学政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已,自己不过是那块踏脚石,辩不赢又如何?辩得赢又如何?

叶小天闭上嘴巴一言不发,众士子更加亢奋起来,语速越来越快。声调越来越高,引用的圣人名言更是天马行空、不知所谓了。

“傻逼!”

叶小天忽然似笑非笑地说了一句,聒噪声立止,所有人都闭上嘴巴,瞪大眼睛看着他。

“一群傻逼!”

叶小天又骂了一句,李秋池不敢置信地看着他,结结巴巴地道:“你……你说什么?”

叶小天道:“你在山珍海味之间,为了百姓吃不上饭夸夸其谈、痛心疾首,可明明开海通商就有大把银子的进项。你个装模作样骑驴找驴的傻逼!”

李大状都没见到过这样的读书人,被叶小天骂蒙了,他呆呆转向崔象生,道:“先生。你看……你看……”

叶小天顺手从亭前一株矮树上摘下一片叶子,卷成一个漏斗,劈手夺下徐伯夷手中酒杯,把那树叶做的漏斗塞到他手里。说道:“你用的这酒杯,穿的这衣帽,都是工人做成。商人贩来,你吃着他们的、用着他们的,却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人,只会卖弄舌头的傻逼!”

李秋池和徐伯夷愣在那里,正卖弄得兴高采烈的众士子愣在那里,亭中就坐的王学政、崔象生等人全都目瞪口呆,眼看着叶小天大步离去。

叶小天走到那架着篝火还在翻烤全羊的大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