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4页)

再仔细的想一想,所有细节几乎都能支撑起庞老二的解释。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只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了。

“我们先后几次进入地洞,但发现人影的地段都在四道门之前,事实上,也只有四道门之前的洞壁镶嵌着大量黄罗碎片,过了四道门以后,洞壁就全是普通的黄土了。咱们所看到的人影,大概是当年开挖地道的人被洞壁的黄罗录入。”

如果这个解释合理,那么所有困扰我们的关于人影的疑问就一览无余,至于这些和黄土掺杂在一起的黄罗到底是天然而生,还是人为,已经不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了。

我们几个都喝了点酒,又洞悉了这些神奇的黄罗的秘密,一个个谈性甚浓,乱糟糟的谈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松爷在这种场合是最活跃的,眨着小眼睛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述发生在他们村里的鬼故事。

我们这些人里,卫攀是对宝藏最上心的,大伙胡聊了一会,他就忍不住了:“小松啊,要讲故事,以后时间多的是,咱们新年头一次碰面,还是商议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吧。”

大伙毕竟是大风大浪里熬过来的人,轻重缓急还拿捏得住,所以卫攀一提议,我们也都闭了嘴,目光全集中在庞老二身上。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用两块墨玉找到了一只玉眼和玉鼻,剩余的两块墨玉一块是真品,另一块是韩慕亭送来的赝品和拓本,如果把这两块墨玉放在一起比较,还是真品墨玉上的线条相对简单一些。墨玉上的线条简单,也就说明具体行进时的路线简单,根据我们一直奉行的先易后难的原则,应该先按真品墨玉的路线去寻找另一只玉眼。

墨玉和圣师手札都是单独的线索,必须合在一起研究才能对藏放玉器的地方有更清晰的了解。

根据手札的记载以及墨玉所刻路线,庞老二得出结论:另一只玉眼所在地是江西度江。从唐代到现在,千余年的时间,各个地方的地名说不定已经经历了几度变革。不过这些都还是有资料可查的,庞老二已经对比正史查清楚了,手札内所说的度江也就是今天的汇江县。

商议好了下一步的目标,接下来几天,我们几个人分头行动做准备工作。有了关涛的教训,卫攀彻底放下大哥的架子,凡事亲力亲为,从购买必要的装备物资到订车票机票,全都自己亲自跑腿。我们和梁家的矛盾几乎已经白热化了,不能给对方留下一丝可趁之机。

在红石山的时候,我们就吃了队伍分散开后不能及时联络的亏,说起来也惭愧,几番出生入死下来,大家好像脑袋都晕了,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对讲机这种东西。这一次也是经过苏玉提醒,我们才购买了几台。在野外作业,对讲机比手机要好用的多,我们行动的地点大多是荒无人烟的穷乡僻壤,手机信号覆盖不到,但对讲机就方便多了,考虑到野外无法正常充电的问题,卫攀还专门多买了几块电池。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大概用了五六天时间才做完,这时候还没出正月,阳川冷的要命,汇江虽然地处南方,但估计天气也不会暖和到那里去。不过做这种事是不能挑日子的,冷点无所谓,只要别让我们白忙活,大伙就烧高香了。

临出发前,还有必要再给关涛打打预防针。关涛过去很受卫攀信任,所以在他公司里的地位很高,但经过上次那件事,这小子收敛了许多。廖秃子虽然急着要账,不过也不敢逼的太紧,要知道,在阳川,卫家从卫垂柳开始根基就已经很稳固了,这么多年下来,势力网既纵且深,廖秃子只不过是个暴发户,真要明刀明枪的斗,他绝对不占任何优势。这些混子就是这样,过去一穷二白打打杀杀,不拿自己的命当回事,只要两年安稳日子一过,胆子就都变小了。

把关涛一安置妥当,阳川这边就算万事大吉。我们几个人照例分开出发,到汇江之后集合。松爷这次是绝对不能带了,太给我们添乱。

二十多个小时颠簸,下了火车又坐汽车,终于到达目的地。汇江应该算是个山城了,受诸多因素影响,经济比阳川还落后,加之又没有什么旅游资源,整个县城最气派的宾馆就是幢六层高的小破楼,霓虹灯上的四个字坏了两个半,就这样的破地方,一个标准间竟然还敢要一百五。

宾馆虽然破旧,但暖气供的倒挺足,进屋呆一会,连毛衣都穿不上。舒舒服服的洗了个热水澡,倒在嘎嘎直响的单人床上,三分钟就睡了过去。

第二天,我们出门找了份汇江县地图,庞老二拿墨玉对比着看了一会,然后指了指地图的西南部。

从地图上看,西南部属于山区,我们的目的地是一座叫残山的山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