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

“不用客气,”刘嬷嬷推辞道,手里将金锞子拢入袖内,“这宫里头的管事就是吴嬷嬷最大,日后少不得要在她面前讨些好儿。见过这么多家的小姐,丞相府当真是好教养。”

“嬷嬷今日接人辛苦,怎好让嬷嬷白白辛劳。”如歆浅浅笑着。

当下又寒暄了几句,刘嬷嬷挽了挽暗色竹纹宫装袖口便也告辞了。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如歆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却还不见人来唤,心下不由得多了几分紧张,待用过晚饭,上房那边依旧没有传来消息。

如歆出了门,正巧碰上一个太监,约莫十三四岁。如歆递过一把铜钱,嘱咐让悄悄去上房打听一下。小太监不一会儿便来回,“姑娘早歇了吧,这会子康妃娘娘带着大皇子来陪太后娘娘说话呢。太后娘娘就寝时辰早,只怕今儿是见不了了。”

听了这话,如歆心里稍稍放下些,谢过那太监,却也不敢就此睡去,预备着万一太后来唤。

心里也不是一点怨愤也没有的,自己来了这寿康宫无疑是断了自己日后受圣上青睐的可能。若是自己做事做的不好,不能够让太后注意到可就碌碌一生,单等着二十五岁外放回本家。可若是做的好了,得到皇上太后的重视,当今圣上仁孝,如何能跟自己的母后抢人。

心里大觉没了意思,草草收拾一番就上了床。从小就有着择床的毛病,翻来覆去直到天蒙蒙亮了才睡着。

等第二日醒来天已大亮,如歆暗叫不好,匆匆梳洗过出了门,恰好碰上昨日帮过忙的小太监,回说太后并未唤人,这才放下心来。暗骂自己贪睡差点出事,刚推开门要回房,一个面生的宫女迎了上来说是太后通传,如歆急忙跟着向上房走去。

宫女推了门,让如歆在殿外等候,自己进去回了话,约莫半柱香的工夫才出来,如歆点头谢过随即跟了进去。

迎面是个极大的寿字,如歆估摸着此刻太后应在小厅内,便向右手边走去,吴嬷嬷掀开了帘子,如歆急忙行了礼,跟着向里走。

檀香的味道萦绕在整间小厅,四周的陈设乍看虽不堂皇,可却件件都是连城之物。如歆不敢细看,垂首跪在软榻前面,“奴婢沈如歆参见太后,太后千岁吉祥。”

大约过了会儿,才听见一声回答,“起来吧。”

如歆站起身,仍不敢抬头,眼睛盯着太后穿着的一双明黄软缎坠珊瑚金凤宫履。半晌,太后的声音才响起,“你父兄倒好,圣上登基,你们沈家出力不少,乃我朝第一功臣。”

如歆连忙跪下:“奴婢惶恐,家父及家兄一心只为大周,出力本是分内之事,不敢以第一功臣自居。”

太后听了,转身对吴嬷嬷笑道,“瞧这谨慎劲儿,当真是个懂事的。”

“奴婢能来伺候太后,是奴婢的福分,不敢不懂事,让太后生气费心。”

太后笑意更浓,“平日里我只道沈成邦是个没嘴的葫芦,一味实干,这教出的女儿倒好,说话倒会讨好。说了这半日,抬起头来吧,让哀家瞧瞧。”

如歆闻言抬起了头,太后道,“长得果真透着聪明劲儿,哀家平日里的经书要人抄写,你以后就专管给哀家抄写经书吧。”

连忙谢过,太后端起了身边一直放着的描金白瓷茶盅,淡淡道:“跪安吧。”

如歆依言退下,一直到了影门才松下来劲儿,心里想太后果真厉害,怪不得当年能面临着静妃的独宠仍坐稳了皇后的位置,当今圣上才能仗着嫡长子的身份保全了太子之位。当日先帝不是不想废太子而立静妃的第七子元晟为太子的,只是大周向来立嫡立长的传统与一班大臣的坚持,再加上有这么一位皇后,先帝才不得不放弃了原来的念头,单这足可以瞧出太后的手段与谋略。

自家兄长早年便与圣上交好,平乱时于情于理都要出力。若是自己顺着太后的话,难免会给太后留下一个沈家居功自傲的印象。

如歆想到这儿,不由得打了一个激灵,虽说伴君如伴虎,可伴着皇上他妈也如母老虎一般,可亏得自己机灵儿。

等回到卧房,不大会儿就有小宫女将经书送了过来,“吴嬷嬷让告诉您,经书两日一送,时候就在太后用午膳前,那会子精神头好。”

如歆道过谢打发走了宫女,这才好好坐了下来。不知道林钰儿在御前有没有什么事,可在这寿康宫,自己的活计倒还算轻巧,只盼望着入宫这几年不给家里惹出什么乱子,好好替太后抄写佛经,等到二十五岁得圣上隆恩外放出去也是罢了,别的心也淡了,唯有本本分分在这宫里伺候着才是正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