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青一旦有什么事想不通,那么他总是刻意说出来,默默等待一个“无关紧要”的答案。对于青来说,有些话只要说出来,就满足了。

“为什么很多在很长一段时期不曾有过任何交集的男女,有一天相遇了,相爱了,结婚了。从此有一个人睡在了你的枕边,你们分享着彼此的经历。虽然可能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是会分享共同的财富。彼此包容着对方所有优缺点,共同养育着一个孩子。你们为彼此付出的远远超过你们为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付出的。而父母在我们出生时,就陪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朋友往往也是我们很小时就结识的,可通常结婚的对象都是我们活了好久之后才遇到的一个人,那为什么还情愿为对方做那么多呢?”

坐在青对面,一上班就“梦游”,一下班就“苏醒”的大姐在听了青的这番喃喃自语后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长辈总是这么“敷衍”后辈对成长的质问,这句话就好像是说,所有人走过的路都是一样的,不过就是前后脚的差别。但是当时的青觉得婚姻对于自己实在太遥远。他甚至一想到,有一个人和自己睡在一张床上,就浑身不自在。青很小就习惯了一个人的房间,而且并不厌倦。

成长让我们往死里思考,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可是在长辈眼里,我们永远只是不懂事的孩子。

末了,大姐很意味深长地对青嘱托道:“你要是结婚呀,就找一个和自己门当户对的人过日子,这样两个人过着才舒服。门当户对不单是挣的钱差不多,最重要的是两个人成长经历相似,这样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才有话说。”

“听您这么一说,怎么感觉只有和另一个自己结婚才能幸福美满呀。”青笑了,大姐也笑了。

青希望大姐和自己说的,并不是从失败中总结的教训。而是从成功中,得出的经验。

第二章 J型轨迹的起始

(3)

一天,大姐关切的问青:“你这么小,怎么不继续上学呀?没个文凭,以后在社会上多难走啊!”

青不知道该说什么,有时他也会问自己为什么他会在这里,谁也回答不了他。或许他就是问问,他并不打算知道答案,因为有时答案是最会骗人的。

记得有一天晚上。青和他的母亲有过这样的一段交谈,

“我在银行工作这些日子发现,其实这个世界有很多挣钱的机会,什么基金,股票,房产,外汇呀。只不过咱们这个最底层工人阶级,不太接触这些信息。上天把发财的机会放在一个已经很显眼的地方,很多人发现了那个机会,其中幸运的人通过这个机会发达了。咱们这埋头苦干型的家庭还真是一贯‘无视’金钱呀。”青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负,但是很快他就恢复到一脸忧愁,转移了话题,因为他有沉重的话要说。

“人们为什么都愿意要小孩呀?”虽然是一个问句,可是青的口气并不像是提问,

“养儿防老。”青的母亲没好气的说,

“那么,就可以比喻成在孩子身上做投资,希望他们以后可以回报自己。可是,妈,我怎么觉得你们在我身上试图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呀,这就像买彩票,中头彩的概率很低的。”

“你这孩子说不出个正经话。”

“我就是就事论事,我只想把这个事情捋清楚。你看我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那我就得出来工作,我也不说这个。但是你们真觉得在我上学的时候,你们给我营造了一个足够好的学习环境吗。你们在这次投资中犯了很多错误,首先你们只了解一个投资项目,就是传统教育,而且是不挂请家教的。这就像干挣死工资,如果你的月薪不够高的话,你何时是个头呀。你们并不了解全面的高考路线,那些学美术,练体育等等走艺术高考的,同样考我这些分,就可以上个不错的大学。然后就是你们哪怕不知道这些门路,那么你们也应该投其所好呀。当然了,我现在才知道自己最想干的是电影这行。”

“神经病。”青的妈妈面露不悦,

青笑了笑后接着说“但是那时候,我提出复读,你们却连那几千块钱都不出。我一再说,等我以后出息了,那几千块钱甚至还不到我半个月的工资,可是我还是没法说服你们。一个孩子总是从他的父母那里去学会成长,可惜,我亲爱的父母实在太实在了,他们做着最实在的工作,生出一个只能遗传‘实在’的儿子。”说完这些,青又笑了。

青的母亲也笑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家庭,他们愿意坦白自己的不满,就当个乐子听,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