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2/4页)

魏公公比起来,那就差得多了。

因为东林党的入伙标准较高,且渠道有限:要么是同乡(乡党),同事(同科进士),要么是座主(师生关系),除个别有特长者外(如汪文言),必须是高级知识分子(进士或翰林),还要身家清白,没有案底(贪污受贿)。

而魏公公就开放得多了,他本来就是无赖、文盲,还兼职人贩子(卖掉女儿),要找个比他素质还低的人,那是比较难的。

所以他收人的时候,非常注意团结。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富贵不思来由,阿猫阿狗无所谓,能干活就行,他手下这帮人也还相当知趣,纷纷用“虎”、“彪”、“狗”、“猴”自居,甭管是何禽兽,反正不是人类。

这帮妖魔鬼怪构成很复杂,有太监、特务、六部官员、地方官、武将,涉及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百花齐放。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纯度极高的人渣。 比如前面提到的四位仁兄,即很有代表性: 崔呈秀,原本是一贪污犯,收了人家的钱,被检举丢了官,才投奔魏公公。 施凤来,混迹朝廷十余年,毫无工作能力,唯一的长处是替人写碑文。 许显纯,武进士出身,锦衣卫首领,残忍至极,喜欢刑讯逼供,并有独特习惯:杀死犯人后,将其喉骨挑出,作为凭证,或作纪念。 但相对而言,以上三位还不够份,要论王八蛋程度,还是冯铨先生技高一筹。 这位仁兄全靠贪污起家,并主动承担陷害杨涟、左光斗等人的任务,唯恐坏事干得不够多,更让人称奇的是,后来这人还主动投降了清朝,成为了不知名的汉奸。 短短一生之中,竟能集贪官、阉党、汉奸于一体,如此无廉耻,如此无人格,说他是禽兽,那真是侮辱了禽兽。 综上所述,魏忠贤手下这帮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这样一个特点:

什么都干,就是不干好事,什么都要,就是不要脸。 '1485' 其实阉党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曾是三党的成员,在彻底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躯体,加入这

个温馨的集体,成为毫无廉耻的禽兽之前,他们曾经也是人。 多年以前,当他们刚踏入朝廷的时候,都曾品行端正满开理想,立志以身许国,匡扶天下,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谨言慎行,并昀终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伟人。 但他们终究倒下了,在残酷的斗争、仕途的磨砺、党争的失败面前,他们失去了昀后的勇气和尊严,并昀终屈服,屈服于触手可及的钱财、权位和利益。 魏忠贤明白,坚持理想的东林党,是绝不可能跟他合作的,要想继续好吃好喝混下去,就必须解决这些人,现在,他准备摊牌了。 但想挑事,总得有个由头,东林党这帮人都是道德先生,也不怎么收黑钱,想找茬整顿

他们,是有相当难度的。 考虑再三之后,魏忠贤找到了一个看似完美的突破口——汪文言。 作为东林党的智囊,汪文言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左推右挡来回忽悠,拥立了皇帝,搞

垮了三党,人送外号“天下第一布衣”。 但在魏忠贤看来,这位布衣有个弱点:他没有功名,不能做官,只能算是地下党。对这

个人下手,即不会太显眼,又能打垮东林党的支柱,实在是一举两得。 所以在王安死后,魏忠贤当即指使顺天府府丞绍辅忠,弹劾汪文言。 要整汪文言,是比较容易的。这人本就是个老油条,除东林党外,跟三党也很熟。后来

三党垮了,他跟阉党中的许多人关系也很铁,经常来回倒腾事儿,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底子实在太不干净。 更重要的是,他的老东家王安倒了,靠山没了,自然好收拾。 事实恰如所料,汪文言一弹就倒,监生的头衔没收,还被命令马上收拾包裹滚蛋。 汪文言相当听话,也不闹,乖乖地走人了,可他还没走多远,京城里又来了人,从半道上把他请了回去——坐牢。 赶走汪文言,是不够的,魏忠贤希望,能把这个神通广大又神秘莫测的人一棍子打死,于是他指使御史弹了汪先生第二下,把他直接弹进了牢房里。 魏忠贤终于满意了,行动进行极其顺利,汪文言已成为阶下囚,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下

面……

下面没有了。

'1486'

因为不久之后,汪文言就出狱了。

此时的魏忠贤是东厂提督太监、掌控司礼监、党羽遍布天下,而汪先生是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