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3/4页)

是万分危急。 萨尔浒之战后,明军陷入了彻底的混乱,许多地方不见敌人,听到风声就跑,老百姓跑,

当兵的也跑,个别缺德的骑兵为了不打仗,竟然主动把马饿死。 而由于指挥系统被彻底打乱,朝廷的军饷几个月都无法发放,粮食也没有,对努尔哈赤而言,此地已经唾手可得。

但他终究没有得到,因为接替杨镐的人已经到任。他的名字,叫做熊廷弼。 '1395' 熊廷弼,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熊廷弼,字飞白,江夏(今湖北武汉)人,自小聪明好学,乡试考中第一,三十岁就成

为进士,当上了御史。 可此人脾气太坏,坏到见谁和谁过不去,坏到当了二十年的御史都没升官。 他还有个嗜好——骂人,且骂得很难听,后来连他都察院的同事都受不了,压根不搭理

他,基本算是人见人厌。 但如果没有这个人见人厌的家伙,相信明朝差不多就可以收摊,下场休息去了。 万历四十七年(1619),萨尔浒大战后,在一片混乱之中,新任经略熊廷弼带着几个随从,

进入了辽东。 他从京城出发的时候,开原还没有失陷,但当他到达辽东的时候,连铁岭都丢掉了。 等他到达辽阳的时候,才发现,明朝仅存的沈阳和辽阳,已几乎是一座空城。 他命令下属前往沈阳,稳定局势,叫来一个,竟然吓得直哭,打死都不敢去,再换一个,

刚刚走出城,就跑回来了,说打死也不敢再走。 于是熊廷弼说: “我自己去。 ” 他从辽阳出发,一路走一路看,遇到逃跑的百姓,就劝他们回去,遇到逃跑的士兵,就

收编他们,遇到逃跑的将领,就抓起来。 就这样,到沈阳的时候,他已经集结了上万平民,数千名士兵,还有王捷、王文鼎等几

位逃将。 安置了平民,整顿了士兵,就让人把逃将拉出去,杀头。 逃将求饶,说我们逃出来已经不容易了,何必要杀我们。 熊廷弼说:如果不杀你们,怎么对得起那些没有逃跑的人? 然后,他去见了李如桢。 李如桢是铁岭的守将,但后金军队进攻的时候,他却一直呆在沈阳。 不但一直呆在沈阳,铁岭被敌军攻击的时候,他连救兵都不派,坐视铁岭失守,让人十

分费解,不知是反应迟钝,还是另有密谋。 熊廷弼倒不打算研究这个问题,他只是找来这位仁兄,告诉他:你给我滚。 李如桢当时还是总兵,不是说免就能免的,可熊廷弼实在太过凶恶,李总兵当即就滚了,

回去后又挨了熊廷弼的弹劾,昀后被关入监狱,判处死刑(后改充军)。 至此,一代名将李成梁的光荣世家彻底完结,除李如松外,都没啥好下场,连老家铁岭都被当年手下的小喽罗努尔哈赤占据,可谓是干干净净、彻彻底底。 在当年的史料记载中,李成梁的事迹可谓数不胜数,和他同时期的戚继光,几乎完全被

他的光芒所掩盖。 但几百年后,戚继光依然光耀史册,万人景仰,而李成梁,却几乎已不为人知。 我知道,历史只会夸耀那些值得夸耀的人。 当所有人都认为,熊廷弼的行动已告一段落时,他却又说了一句话: “我要去抚顺。 ” 大家认为熊廷弼疯了。 当时的抚顺,已经落入努尔哈赤的手中,以目前的形势,带几个人去抚顺,无疑就是送

死。 但熊廷弼说,努尔哈赤认定我不敢去,所以我现在去,反而是昀安全的。 说是这么说,但敢不敢去,那是另外一码事。 熊廷弼去了,大家战战兢兢,他却毫不惊慌,优哉游哉地转了一圈。 '1396' 当所有人都胆战心惊的时候,他又下了个让人抓狂的命令:吹号角。 随行人员快要疯了,这就好比是孤身闯进山贼的山寨,再大喊抓贼,偷偷摸摸地来,你

还大声喧哗,万一人家真的冲出来,你怎么办? 但命令是必须执行的,人来了,号角吹了,后金军却一动不动。熊廷弼大摇大摆回了家。

几天后,努尔哈赤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非但不恼火发动进攻,反而派人堵住了抚顺进出的关口,严令死守,不得随意出击。 努尔哈赤之所以表现如此低调,只是因为他和头号汉奸李永芳的一次对话。 当熊廷弼到来的消息传到后金时,李永芳急忙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