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 (第2/4页)

中国春节前夕,更是降到了6%左右,几乎下降了一半,相对的,国内企业则上升到了68。5%。韩朝成为这一阶段市场竞争的牺牲品,而就在这期间,因为商家的有力的刺激措施,中国市场消费持续上涨,增幅达到了20%。当然,两国的市场也有了增长,只不过没有中国快而已,比如日本达到了10%,韩朝稍为高一些达到了12%。以此时的开工情况来看,中国企业以411的产品占到满足要求(480)的85。6%,提高了4。37个百分点,日本以241的产品占满足要求(345)的69。9%,提升了2。1个百分点,而韩朝则以126的产品仅仅占有满足要求(200)的63%,下降了近十个百分点,实际产量还略有下降。韩朝的失败在于中国市场占有率的严重降低,因为其国内的市场根本就不能同中国市场相提并论,中国市场上的成败是他们生存的关键,这也是邻居们重视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国内市场狭小,需求也不旺盛,同时生产力又比较高,再加上大公司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中国身上,优先中国政策使得大量的优惠条件被投到中国,相对削弱了本国市场的恢复力度!

但是从种种迹象表示,日本企业加大了国内市场的恢复力度,从39年初开始,政府鼓励企业对国内市场予以扶持,同时韩朝也进行了类似的举措。从他们的角度考虑,这也是必需的事情,因为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两国企业并没有从中国市场上得到足够的好处,为了增强国内企业的整体活力,在加强争夺中国市场的同时,加快本国市场的开发和恢复,效果可能会更好,这由此展开了远东之战的新阶段。东亚两个经济强国国力雄厚,经济基础比较好,国内市场恢复比较顺利,也恢复得比较好,相对来说可开发的前景有限,但并不是说没有开发潜力,完全恢复过来也是一个相当不小的市场。春节刚刚过去,市场大战的隆隆战鼓就敲起来了,经济学家们已经养成习惯了,他们领着国家的薪水,每天都在和市场统计数字打交道,分析统计数字,得出结论,发表见解……据数字显示,在年初的一月份,韩朝产品出现了大量积压的现象,积压率达到了50%左右,远远高于日本的35%和中国的25%,出口比例也已经从最高时的43%下降到34%;而日本则从33%上升到了64%,种种迹象显示了日本的上升势头,这对Z国政府或者企业来说都不是好消息。经济评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大肆渲染,指引各家公司的行动以维护商业战争的果实,比如在37年让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蒙羞的市场统计数字就是在他们的指导和统计下做出来的。

几十年来,中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统计制度,从海关到城市的各个商业部门,从制造业公司到具体的商家客户,统统被他们掌控和统计。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格言,当初中国市场被两国的产品所抢占,在舆论界的指导下,民间爆发了“救国”运动,现在的局面可以说是民众所创建起来的,人民的功劳功不可没。对于东亚的两个邻居,中国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他们既不喜欢,又不希望他们过分削弱,尤其是不希望他们强大起来,几千年来的中央大国思想,使得他们特别讨厌其他国家对他们指手画脚,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他们喜欢自由要远过于其他任何国家和人民,更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是两国的民族主义太过浓厚,以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为了发展经济吸引了他们的投资,使得中国人受够了两国思想行为的气,在日资企业和韩资企业工作过的人,几乎没有心情愉悦的!

两国情势的轻微变化,马上吸引了中国专家们的注意力,2月份,韩朝国内的市场需求上涨了35%,日本也上涨了30%,这使得他们的出货量大量增加,工厂的挤压率开始降低……中国人也不是什么善人,特别是关系到今后实力的对比,没有人会认为日本情愿放弃对中国海洋资源的野心,如何削弱两国,尤其是日本,成为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中国企业没有精力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打入两国市场,那么就只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中国大市场挤压两国的小市场。3月份,中国公司舍弃节节败退的韩朝企业,把日本同行当作了竞争的主要对象,这一方面是韩朝留在中国市场的企业都是一些硬骨头,大企业,再压缩也不能将他们赶出去,保留6%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是最低限度了;另一方面日本拥有的四分之一市场,可是让某些人非常眼红,如果能够降低日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长远来说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场上的微小变化,商人们可是轻易的就能感觉出来,而且统计数字也确实的显现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