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部分 (第1/4页)

除此之外,另外一笔大的准备工作就是大量的运输部队已经提前开始在前线集结了。仅仅在塔拉瓦岛的港口里,就已经集结了至少150艘大大小小的运输船只,最大的有排水量50万吨的UUCL,最小的有排水量1500吨不到的远洋渔船。而仅仅是操作这些船舶的人员就有至少2万多人!而这还只是一支运输队,在别的大大小小十多个岛屿的港口内,也有着类似规模的船队在待命,随时可以按照命令,将储备在这些岛屿上的物资运送到前线部队的手里去!

显然,这些准备工作绝对不是一天之内就能够完成的。准确的说,从夏威夷群岛战役结束之后,中国方面就在考虑在美洲方向上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了。但是,随后爆发的欧洲战争让中国放慢了准备工作,这也仅仅只是放慢,因为很多工作还是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比如,每天都有船只离开中国东部的港口,将成千上万吨的物资运送到前线的储备基地去!而经过了近一年的准备,能够储备起这么多的物资,其实也不奇怪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当莫怀聪接手了指挥工作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多少需要他来做的工作了。而莫怀聪当时极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完成部队的组织工作,至少要在作战任务的分配上理出个头绪出来!

当陆军做出让步之后,就有很多人对这次的作战行动感到不满,特别是当时在陆军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少壮派将领来讲,这几乎是他们无法接受的事情。莫怀聪即使是一名海军将领,但是在他以战区司令官的身份来组织这次战斗行动时,就不得不考虑到多方面的要求了。当然,这也是孔辉金选择他来组织这次行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换着别的海军将领的话,恐怕他们首先考虑到的就是海军的利益,尽量扩大海军在这次作战行动中的任务份额,但是与这些人不一样的,莫怀聪在保证了海军的主力地位之后,会很好的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问题,这也是他值得信任的一点吧!

所谓众口难调,莫怀聪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工作了,在夏威夷战役时,他就遇到了同样的麻烦,但是那次很幸运的,他能够与魏明涛合作。而在对待各军种利益冲突这个问题上,魏明涛与莫怀聪很相似,而且空军方面的秦空将军也是深明大义的,所以那次的合作应该说是相当愉快的。但是,这次,当魏明涛成功的与秦空解决了配合问题时,却在陆军遇到了麻烦,李进东不是魏明涛那样的开明将领,虽然在个人能力上,他无法与魏明涛相提并论,但是说到维护军种利益的时候,恐怕魏明涛坐火箭都追不上他了!

陆军与海军之间的冲突很快就爆发了出来,李进东坚决要求第3集团军群在登陆作战中打主力,因为第3集团军群的大多数部队已经有了两栖登陆作战的经验,而且42军这类部队能够在对敌岸防线后方的纵深目标突击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且,38军,39军,54军这类重装甲部队在滩头阵地上的突击能力也要远强于海军陆战队!

同样的,在这个问题上,莫怀聪不可能做出太大的让步,因为两栖登陆作战本身就是陆战队的基本任务,同样的,如果让出了两栖登陆作战这个重头戏的话,那么海军还算什么主力?登陆成功之后的地面战斗已经是让陆军打主力了,到时候,海军恐怕也要沦落为与空军一样的支援角色了!

两人的争吵很快就成为了总参谋部内的一大新闻,两人都是新晋升的大将,虽然在资历方面李进东比莫怀聪差了很远,但是让莫怀聪没有想到的是,李近东本人在军队,乃至政府中的关系网超户想象的广,这给他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而且也是最终迫使莫怀聪做出让步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很多方面,莫怀聪的忍受耐力比魏明涛还要强,这是他年轻时在大西洋海军舰队里锻炼出来的,他深知,一个人要想成大业,首先就得学会忍耐,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也只能是一名莽将,而在军事上的成功,当然无法满足莫怀聪对自己的要求了!但是,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莫怀聪是很难以忍耐的,比如在关系到战争胜败,关系到部队官兵利益的问题上,他可以向任何权威发出挑战,这一点,他与魏明涛很相似!

最终,他与李进东的争论被提交到了孔辉金那里去,因为这已经不是莫怀聪用他手里的那点权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了!但是,孔辉金所做出的决定,最终让莫怀聪也大吃一惊,从这一刻开始,莫怀聪也与魏明涛当初一样,感觉到自己其实是被人耍了!

最终,莫怀聪在修订作战计划的时候,不得不在两栖登陆作战阶段分了一半的任务份额给李进东。让他差点忍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