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部分 (第2/4页)

骨干的话,于是进去便道:“我看销量还会比这个要高,而且就算遭遇了蒙古骑手,应该可以做到九成以上的胜算。”

孙琦听罢,眼中不由浮出了明亮的光彩,顿时来了浓厚的兴趣,道:“春秋,这何以见得?”

叶春秋不由笑了,道:“你们啊,只想到人只会配置一柄骑枪,这骑枪轻便,你们是否想过,将来会有不少人要配置双枪的?双枪都是先填好子弹,一旦遇到了特殊情况,便可轮流抽出射击,如此一来,就是连发十二弹了,这骑枪构造简单,成本也不高,牧人们的薪俸不低,一旦骑枪流行起来,只怕将来很多人都愿意配置双枪的。”

孙琦眼眸一亮,声音带出了几分激动,道:“这样说来,这款骑枪的销量,老夫还是算少了?对,说得不错,这骑枪很是灵便,插在腰上也不费多少力,配置双枪,哈哈……”

叶春秋有时候不免觉得这个舅父是越来越市侩了,可是细细一思,他本就是彻头彻尾的生意人了,所考虑的,自然永远是成本和销量,还有能有多少获利。至于骑枪横空出世,对于这草原会有多少影响,却不是这个生意人最为在意的。

而叶春秋的立场显然是截然不同,作为镇远国国主,世镇关外,却是非常清楚这将是意味着什么。

叶春秋含笑道:“是呢,这一次,怕是关外的军器所,又不知要准备多少工坊,生产枪弹,得要招募多少人手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物竞天择

骑枪的出现,可谓是一箭双雕,一方面可以将牧人们武装起来,另一方面,亦可借机使军器所在这关外重获新生。

镇国新军的规模,暂时不宜继续扩大,倒不是现在镇远国怕遭人非议,而是现在的叶春秋宁缺毋滥。

关内和关外是完全两套体制,向牧人兜售枪支,叶春秋此前本也有疑虑,不过权衡利弊之后,最终还是下了决定。

关内是人满为患,而且没有外敌,这就导致内部矛盾是根本,因而朝廷收刀入库,也是情有可原。

而关外的情况则是截然不同,对于这些人数并不占优势的牧民来说,外患才是根本。

人在关外,他们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异族,而能够依靠的,反而是自己的同胞,就如寻常人在关内,遇到了同乡,往往会亲切一些,而在这里,遇到了同族,则也是倍感亲切。

每一个人,在面对这诺大的天地,还有这茫茫无际的草场,不免会生出胆怯之心,因而更容易抱团起来。

每一个牧场,将来都会成为汉人的据点,彼此之间,各自用骑枪守卫自己的牛羊,而青龙,则是牛羊的集散地,同时给所有牧场提供各种物资。

说穿了,青龙就是牧民们的市集,而商行,则取代了官府的职能,成为了一个村落亦或者是牧场的组织者,他们用利益吸引到关内衣衫褴褛的人来这里闯出一片天地,他们也同时会毫无疑虑地捍卫牧场的果实,甚至若有必要,一旦遇到大敌,镇国府便可在青龙征召这些放马的‘牛仔’,凝聚一起,将所有入侵者击个粉碎。

人在了牧场,就已经没有什么的四书五经了,有的只是野性和人类的本能,适者生存。

那些马术低劣,甚至是胆小畏事之人,立即会被所在的团队排斥,会被人讥笑和嘲讽,所以,每一个在这里的人,都将会努力学习去释放自己的野性。

叶春秋感觉自己是在培养一个新的民族,一个骨血里依然和关内的大汉血脉相连,却不受四书五经拘束,豪迈而野性的大汉民族。曾几何时,自己的祖先们,在数百上千年前,何曾不是如此?那大汉武帝时期,无数人蜂拥出关,利用匈奴人最擅长的骑射,将那匈奴人打的满地找牙,这里不存在所谓的刀枪入库,有的只是物竞天择。

所以此时,叶春秋看着自己的舅父,在头痛于小皇帝玩失踪之余,却是有了一个想法,他对孙琦道:“舅父,关内的平民车,理应降低一些价格了。”

“嗯?”孙琦不解地看着叶春秋道:“可是现在平民车,销量尚可,何必……”

叶春秋摇了摇头,浮出的笑容里带着几分狡黠,道:“趁着现在的机会,把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人去买,买了车,就需要买马,我们大可以在马上挣银子就是了,只要马价一直居高不下,就更加有利可图,到时候出关的人只会更多。而出关的人愈多,你猜会如何?”

孙琦道:“这……还是春秋明示吧。”

叶春秋道:“事物之间总是彼此会有联系的,一旦大量人出关,关内耕种的人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