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 (第2/4页)

在喋喋不休呢,显然这位杨知府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杨知府没好气道:“此案案情复杂,只怕还需差役们好生查一查,这不是刑案,也不必急于一时,叶松,你若真有委屈,本官自然替你做主,今日就审到这里,本官命人将你所言之事一一记录,命人去彻查清楚,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说是彻查,其实有点息事宁人的意思,到了这个地步,只看到原告胡搅蛮缠,反而这被告之人却是谦谦有礼、进退有据,这特么审个屁。

不过杨知府也是极聪明的人,他没有急着结案,因为这案子肯定会万众瞩目,若是随意把案子结了,少不得会有人说他包庇叶春秋,毕竟叶春秋是解元,名声很大,是最容易引起流言的。

这就等于是留着一个悬念,却是将自己抽身出去,或许他们私底下会自行解决,若是能如此,就再好不过了。

叶松讨了个没趣,只好道:“是,是。”说着,忙是灰溜溜的退出去,临走时,不免横瞪叶春秋一眼。

叶春秋却只是不以为意的抿抿嘴,没有将他地挑衅放在心上。

叶春秋接着便向杨知府作揖,道:“学生真是惭愧,竟是因为家事不宁,给大人添了麻烦,学生告辞。”

见叶春秋很是诚惶诚恐的样子向自己道歉,杨知府对叶春秋的印象更好了一些,他折了折袖子,本来只是想说退堂,却还是禁不住好意提醒:“你好自为之,祸起萧墙之内,对于你不会有什么好处,家中若有争执,忍让一些总好,若能私底下里解决,就更好不过了。”

叶春秋很明白杨知府的言外之意,这种事无论是谁有理,都不能闹大,因为叶春秋不是叶松,叶松反正无所谓,他可以仗着自己是二叔的身份倚老卖老,可是叶春秋是读书人,将来大有前途,只要因为家事而打了官司,无论是谁输谁赢,对于叶春秋都是极大的伤害,这嘴巴可是长在别人身上,到时候即便是叶春秋官司打赢了,又能如何?只会有人议论说,这是你叶春秋又一次仗势欺人罢了,或者说跟衙里有什么关系,只是这人品嘛,可就说不清了。

一旦舆论起来,想要收住,可就难了。

所以杨知府的意思很明白,立即止损,想办法私下解决,趁着事情没有闹大之前,赶紧了事,再跑来公堂解决,你有天大的理,也没用。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九章:警醒(第六更)

叶春秋深深的看了杨知府一眼,感受到了他的善意,便重重向他一揖,告辞而出。

知府衙门外头,叶景和陈蓉、张晋听了消息,早就来了,一见叶春秋出来,便见叶景铁青着脸,恶狠狠道:“叶松那混账,为父和他割袍断义,自此再不相干了,他这是疯了,真真是一丁点亲情都不顾,春秋,你应对的好,若是和他胡搅蛮缠,反而顺了他的意,这……这畜生……反正是一身烂泥了,却还来害春秋……”

被自家兄弟背后捅了这么一刀子,叶景心痛得像是被刀剜了一样,平时谦谦有礼的他,今儿也再看不到半分的和颜悦色了。

陈蓉皱着眉道:“知府衙门里,有个通判乃是我表亲家的故旧,算是通家之好,我去寻他,看他有没有办法。”、

张晋怒气冲冲道:“寻个什么,这样不要脸皮的人,寻几个人拉到城外的城隍庙里揍他一顿,他就不敢胡乱咬人了。”

叶春秋见他们这个样子,反而笑了,心里暖暖的,经历了这么多事,这个少年早被洗净了天真和童稚,淡定自若道:“眼下不要滋事,越是闹将起来,越是不会有好结果,噢,陈兄,张兄,倒是又要劳动你们,今儿我做东,不过却不能去聚宝楼,免得被人瞧见,引起不必要的流言,不妨如此,就到家中去聚一聚吧。”

陈蓉颌首:“春秋无事就好。”

张晋却显得依然愤恨不平,低声骂了几句,却又觉得似乎骂不到那叶松头上,白费口舌,也就不做声了。

………………

叶春秋这几日都没有出门,倒是到了第三日,提学都督那儿叫了叶春秋去,郑提学显得很是恼火,自己的得意门生,居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叫叶春秋坐下,问道:“春秋,到底是什么事,你的家事,老夫自然不会过问,可此事关乎到你的前程,你可知道外头群情汹汹吗?许多人都说你是伪君子,说你……”郑提学重重叹口气,道:“这些言论,一旦再闹下去,可不是好玩的,眼下,倒还有不少人为你辩解,可是再继续如此,对你的名望有很大地影响,你后年要参加春闱,这是何等大的事,将来若是高中,就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