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高仙芝为国尽忠,哥舒翰临危受命,郭子仪李光弼力挽狂澜 (第3/9页)

输?”

李渊虽然不是那种出名的统帅,但好歹大唐起家的第一仗,从晋阳直入关中,那是李渊亲自指挥的。

最基本的战争常识,李渊也是有的。

李建成见李渊发怒,立刻开口附和道:

“父皇所言极是。想当年战国时期,六国联军百万兵马,尚且被大秦阻挡于函谷关之外。”

“如今潼关之险,更胜于当年的函谷关。”

“不管怎么看,大唐朝廷这边都不可能会输啊!”

裴寂耸了耸肩膀,道:

“太子殿下不必动怒,臣也只不过是顺着视频作者的这个说法,提出最有可能的猜想罢了。”

李渊得不到确定的答案,心中焦急,转头看向李世民。

“世民啊,你快来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事到如今,李渊也只能依靠李世民这个真正的天才统帅头脑来进行推断了。

李世民笑了笑,道:

“父皇,您这是关心则乱啊。”

“其实答案,刚刚视频里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

李渊惊讶道:

“答案在哪?”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战略,从儿臣个人的角度来说,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安禄山来势汹汹,但毫无大义根基,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

“只要能暂时阻挡一番他的兵锋,再派出得力将领袭扰安禄山千里之外的老家,安禄山是必败无疑的。”

“既然战略是正确的,将领的选择也是正确的,那么唯一可能导致变数的,就只有作为皇帝的李隆基了。”

李渊闻言,身体不由一震。

“你的意思是说,李隆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李世民点了点头。

“也只有这个可能了,父皇。”

李渊疑惑道:

“不应该啊,李隆基的表现那么出色,那么多次的政变他都是胜利者,还帮助大唐重新开疆拓土!”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

“父皇难道忘了,人一旦老了,就会变得糊涂吗?”

“强如秦始皇、汉武帝,年老之后尚且被人诟病做出了许多昏聩之举。”

“李隆基,又怎么可能例外呢?”

李渊听完,怔然半晌,开口道:

“所以,是你这个曾孙,把大唐原本稳住就能取胜的局面给葬送了?”

李世民:“……”

父皇,我在帮你分析局势呢,你突然往我心窝子戳一刀算怎么回事?

在李世民的上首,李建成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也来了兴致。

“这高仙芝,颇有名将之风采啊。”

刘秀也是领兵打过仗的人,整个战略好不好,行不行,他看得出来。

宋弘沉吟片刻,道:

“安禄山毕竟是个胡人,不可能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久战是对安禄山最不利的选项,也是大唐朝廷方面最好的选择。”

打仗的战略是很重要的。

当年刘邦自知打不过项羽,就带着主力部队在鸿沟和项羽对峙。

任凭项羽怎么挑衅喝骂,甚至拿刘邦老爹刘太公的性命威胁,刘邦就是死不出战。

与此同时,刘邦又派出韩信灭掉了赵国和齐国,切断了项羽的侧翼。

再派出使者联络彭越和英布,大家结成盟友。

最终项羽孤立无援,粮草耗尽,不得不撤退东返。

此时刘邦才联合天下所有盟友趁势追击,只用了一战就将所向无敌的项羽给灭掉了。

这就是战略的重要性!

整个战略,其实是由张良提出来的。

故而刘邦盛赞张良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耿弇面无表情地开口。

“关中,毕竟是天下腹地。若是大唐都城依旧在洛阳的话,恐怕是真要灭亡了。”

邓禹呵呵一笑,道:

“那也未必。大唐都城在长安,故而大唐西军忠诚,东军不忠。”

“若是大唐都城在洛阳,恐怕就要反过来,西军不忠,东军忠诚了。”

刘秀闻言一愣,但很快就回过神来。

长安离西军近,控制西军更容易,控制东军就难。

反过来,洛阳控制东军容易,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