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赵匡胤详解大宋开国制度,赵构被女子们疯狂鄙夷 (第2/8页)

好书推荐: 快穿之魅魔榨汁机

切割出来的大部分关键职位,都属于文官士大夫所有。

这就是为何大宋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了。

赵德芳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才道:

“父皇,儿臣记得金幕说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好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坏的地方。”

“您这套制度的弊端在哪呢?”

赵匡胤闻言,表情顿时有些僵硬,瞪了赵德芳一眼。

这个臭小子,真是不上道!

你想挑毛病,最起码你也得先拍一拍朕的马屁,让朕舒坦一点啊。

不过赵德芳在赵匡胤心中的地位确实是非常稳固的,所以他也只不过是在心中随便的吐槽了一下,随后就开口解答了赵德芳的问题。

“这弊端其实也很简单,节度使打仗的时候任何事项都一言而决之,可现在节度使的权力分的这么散,那大宋打仗的时候就需要十几个部门的紧密合作。”

“嗯,简单的说,就是大宋战争的效率会非常低下,而且军队的战斗力也会有很大问题。”

赵德芳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权力太分散,就容易扯皮!

比如大宋打了一个败仗,可能会发生如下场景:

宰相们说了,我们只负责制定总体战略,具体实施你问兵部啊。

兵部说这不关我事啊,我们只管调兵遣将,枢密院那边负责指挥的啊。

枢密院说关我屁事,明明是马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指挥使平日对将士们的训练不够,一群垃圾士兵我这边的将军怎么指挥?

马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指挥使说转运使平日里送的钱粮军备都不够,将士们怎么训练?分明是转运使的问题。

转运使说地方知州执政能力不足,就收上来这点钱粮,我只是负责运的,有多少运多少,怪我?

知州说我想干点什么正事,身边这通判来天天和我唱反调,你让我怎么办好事,怎么多收钱粮?

……

总之这么多部门,能扯皮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但凡是平庸一点的皇帝,直接就被绕晕了,根本搞不清楚到底打败仗的问题出在哪!

而且部门多了,这里贪一点那里摸个鱼,这么多环节根本就查不清楚,一笔糊涂账。

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赵匡胤一脸阴郁地开口道:

“现在看来,这套制度的问题就是让军队战斗力变得太差了。”

“朕是开国皇帝,朕活着的时候军队还是有保障的,可朕一死,呵呵……”

“就赵光义那个废物,都搞不明白里面的道道!”

赵德芳恍然点头。

这个制度的确是把武人按得死死的,但问题是它太复杂了。

复杂到整个宋朝几百年,只有赵匡胤这一个制度的设计者和建立者能玩得转,其他大宋皇帝根本就玩不转。

玩不转的结果就是大宋国力富庶,每年投入军队的钱粮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宋军在战场上却被辽军和金军玩得团团转!

赵德芳想明白了其中关节,便正色道:

“所以父皇才想要设立军机处?”

赵匡胤闻言,脸色一时间颇为复杂。

过了好一会,这位大宋的开国皇帝才感慨道:

“毕竟是朕用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才慢慢建立起来的制度,若不是万不得已,朕又怎么可能想着去改变呢?”

在看靖康之变的时候,赵匡胤心中虽然非常不爽,但最终也只不过是把赵光义给废了,并没有想要彻底改变制度。

所以当看完乾隆篇视频后,赵匡胤提了一下军机处,被士大夫们强烈反对,也就算了。

但赵构这篇视频,的确是给了赵匡胤很大的刺激。

如果说,靖康之变还可以托词为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两个昏君的问题,那赵构这个视频就明显不是了。

靖康之变是突袭,而接下来的三次金军南下伐宋,属于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在这一次的全面战争中,大宋不单单是出了赵构这个昏君,更将军事制度方面的弊端暴露无疑。

黄潜善、汪伯彦、杜充等文人在关键时刻掌军,不但没有给大宋任何帮助,反而让大宋一步步地滑向深渊。

反而是王彦、陈淬、岳飞等武将,在这场战争中显露出了本领,可却偏偏受限于制度,迟迟无法掌控兵权,只能坐视大宋一败再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