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王莽的天下大同理想,被嬴政刘邦无情唾弃 (第4/5页)

纷纷点头。

“确实是这个道理。”

“大汉是时候来一次烈火烹油的改革了。”

“王巨军,或许真就是应运而生的时代之子!”

“我等,该助王巨军一臂之力!”

【王莽在中枢任官期间,生活简朴,散尽家财用来资助贫苦士子百姓,和王家其他生活奢侈的叔伯兄弟形成了鲜明对比,很快就在大汉政坛之中拥有了不小的威望。】

大秦世界之中,扶苏看着金幕,心潮不由澎湃。

“孔夫子天下大同的理念?这王莽,竟然有如此崇高的理想?”

蒙毅有些狐疑:

“若王莽当真如此正直,又怎么会被评为败家子呢?”

“恐怕是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的那种吧。”

秦始皇沉吟片刻,淡淡道:

“那也未必。”

“在朕看来,他若是心口不一,可能反而是一件好事。”

“啊?”扶苏疑惑了,对着秦始皇道:

“父皇何出此言?难道父皇也觉得天下大同不可能实现?”

秦始皇淡然一笑:

“朕不知道天下大同会不会实现,但朕知道,孔夫子的天下大同不可能实现。”

“扶苏,你可知孔夫子天下大同的含义?”

扶苏不假思索,说出一篇背诵得滚瓜烂熟的孔子文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秦始皇咳嗽一声,接了下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扶苏惊讶地看着秦始皇:

“父皇,您竟然也熟读夫子的《礼记》?”

秦始皇傲然一笑。

“何止《礼记》?孔孟之书,朕早已翻得滚瓜烂熟,就是你这所谓的儒家门徒,比朕也差了不知道多少!”

扶苏张了张嘴,道:

“父皇既然熟读孔孟,当知儒家确实有其奥义所在,为何父皇不用?”

秦始皇摇了摇头,淡然道:

“儒者,长于清谈,短于实干。”

“孔子在鲁国当过司寇,摄行丞相;孟子在齐国当过大夫,和齐宣王多次会面;荀子在赵国出任下卿,乃六卿高官。”

“这三人都是当时的儒家领袖,但无一人能帮助效忠的君王让国家变强。”

“治理国家,不是动嘴皮子,是要做事的!”

“国君不是学者,不能夸夸而谈,是要把国家变得更加强大的!”

“儒家诞生至今几百年,号称天下显学,春秋战国时代那么多国君给过他们机会,他们却连一点像样的表现都拿不出来。”

“这般学说,朕要他何用!”

扶苏身体剧震,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一刻,扶苏心中有什么牢不可摧的信念破裂了。

过了好一会,扶苏才颓然道:

“既然儒家思想并无益处,那父皇又为何要让儿臣成为儒者呢?”

秦始皇表情平静地开口:

“扶苏,你又错了。”

“儒家确实不能让一个国家兵力强盛,征服其他诸侯,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儒家之学说,是最容易稳定国内局面,也最适合守成之君的。”

“法家严苛,讲的是法。儒家柔和,讲的是礼。”

“故,治官吏以法,治黔首百姓以礼。”

“法、礼合一,便是帝王正道了。”

扶苏深吸一口气,郑重点头。

虽然一时间还无法完全吃透秦始皇的话,但这位大秦太子已经能感觉到自家父皇这番话语之中的深意,打算回去之后好生消化一番。

汉初世界之中,刘邦一声冷笑。

“恢复井田,废除奴隶制度?”

“这个王莽,怕不是个没脑子的东西吧。”

萧何曹参陈平等人脸上也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过了好一会,萧何才道:

“奴隶制度,古而有之。千百年来,华夏早已习惯,若是轻率废除,岂不是让天下士人和朝廷离心离德?”

“单单这一条,便是痴心妄想!”

曹参叹了一口气,道:

“井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