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一般人说是不会产生政策底的,只有一把手或相对高的官阶的人说的才能有效果,而其他人说的往往适得其反。下面我用曾经在博客里写的一篇短文来说明:

《请注意:这个消息可真的不好》

“刘JP呼吁股市推新政,挤压泡沫的同时提振股市”

刘先生是好人不假,但本文无意探讨。我只是在利用“A股最大的风险是道德风险”来思考这个消息的后果,为什么在大盘破位的情况下出台这类消息?目的何在?(这是对媒体的一种质疑,谁让这些消息应景而出的?)

记得刘先生的呼吁文章,在2008年不断地、应景地被推到每个主流媒体的显著位置,可是,随后让股民面对的现状是大跌再大跌。随便举例来说吧!

●刘JP:非理性下跌亟待政策配合重振信心!

●刘JP:4000点是股市“ 基本点”?

●刘JP:股市跌破4000点的六大风险?

●刘JP PK胡舒立

财经杂志悠着点,4月1日愚人节,中国股市跌到了3300点。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中国股市跌幅高达45%,值此股市发展的关键时刻,愚人节出版的《财经》杂志刊登了主编胡舒立《何必讳言不救市》的文章,副标题是“股市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结果大家看到了,PK的结果是老胡对了。

●刘JP:4000点是A股市场合理估值点位

● 中国企业股改第一人刘JP:5300点股民不要慌

● 刘JP:2008年涨到6000点属正常

不列举了,这些文章恰恰都是在要大跌之前应运而生的。这里不是针对刘先生,但有些媒体出台这些应景的新闻是需要我们长点脑子分析的。不是去骂谁,而是考虑媒体为谁服务的问题,刊登在头条自会有其深刻含义的。结合大盘周K线,再看看这种指责证监会的说法,你是不是觉得有人给你出头了?其实,胜负已分,跌呗,人家有了股指期货。

任何市场都是以牺牲小股民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的股民不要幻想有谁拯救你,谁要拯救你谁就有病,还不轻,可能拯救你吗?

很不幸的是从那天开始,股指开始了加速下跌。这些有分量的在野人士说的话,一个共同点,即让散户感觉到他们也不能忍受股市的下跌了,这些往往能在散户心中形成共鸣,恰恰因为这一点才有可能被有心的主力所利用。这里有一个这些话出台的时机问题,该类文章往往出在散户要做决定而没有做出的时候,就像上面这段文字所提到的,那个时间恰恰是散户被跌得晕头转向,下决心反弹就出来的时候。试问,这个时候一个重量级的业内人士一说上述那些文字,散户第一时间感觉到的是“有人在替我们出头,苦日子连业内人士都不堪忍受了,那就会有人救了”,可是,恰恰忽略了“道德风险是A股最大的风险”这句话,你为啥不考虑一下“谁能或谁有资格救你?”一般的在野人士能救得了你吗?规避这些风险才是要做的,随后,只要出现缺口就一定要走人。

如何理解政策底之二之三

●什么场合?

这里要考虑一个针对性,这种事很多,但往往到后来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笔者在2010年5月21日的《早盘必读》里写了如下博文:

《目前的境况和大盘短期走势》

2008年前后的事回放:

1。 美国次贷危机,被国内专家说成是对中国没有多大危害,传导不会太快,指出当时中国主要是通胀问题和泡沫问题。

2。 提高准备金率N次,加息N次。

3。 推出新劳动法。

4。 大批沿海企业消失。

5。 后来一看经济危机不是没影响也不是传导不快,被批要“提高预见性”,结果2007年风光的那些经济学家上镜率消失殆尽。

6。 “不折腾”后见底回升。

近期回放:

1。 通胀是可控的,全年定在3%。

2。 央行多次表示认真研究,防止通胀,目前通胀是可控的。

3。 欧洲经济危机爆发。

4。 提高准备金率。

5。 打压楼市,坚决抑制高楼价。

6。 发改委:认真研究地产发展的细则(第5条和第6条显然背离)。

7。 欧洲经济愈演愈烈,预示央行改了口风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