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掉增生的部位后不久,那里就又会重新长出来。虽然西医也有物理牵引、电疗等疗法,但都是一些皮毛手段,只能做一些缓解,对轻度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对重症那是无能为力的,至于根治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西医之所以崛起超过中医,源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当西方发明了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细菌和病毒,从而发明了抗生素以后,西医就崛起了。从杀灭一般细菌和病毒的速度和效果来看,西医的确是略胜中医一筹。

在人类社会早期的时候,人类生命一直受到传染病和伤口感染化脓的威胁,是抗生素的发明拯救了很多人类的生命。同时西医比较规范明了,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容易做到标准化;而中医讲究师道传承,适合小范围推广应用,很难标准化。

这样就造成了西医迅速普及,而中医日益没落。但是西医是千人一方,而中医可以做到一人一方,所以中医更有针对性,不像西医副作用那么大。可以说中医是哲学性的,而西医是技术性的。哲学性的东西,一般人总是难以把握,而技术性的东西,对一般人更加直观明确一些。

<a>手机用户请到阅读。</a>

第六章:神秘药方

第六章:神秘药方

据记载,魏文侯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回答道:“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侯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说:“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谗血脉,投毒药,刨肌动腐,而名闻于诸侯!”(长兄诊病,通过观察人的神形,在病症尚未形成时就把病根除掉,长兄的高明之处在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不被人们察觉,所以名不出家;中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的萌芽状态,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中兄的名气不出于乡里之间;而扁鹊我治病是常常在病情严重之时,根据血脉的变化下针放血、用药敷药、割开肌肤、刮除腐肉恶痈,人们反而觉得医术高明,所以名声响遍诸侯。)

被扁鹊尊为最高医术的长兄,按现代医学来讲,所做的就是“治未病”,其思想发端于我国的,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一思想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中得到更明晰的阐述,他指出医生应当善于“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病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

中医把人体看作一个系统,“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在诊断和治疗上更注重其逻辑、因果及相关性,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掌握了健康保健的三个层次,即预防、检控与治疗,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以上可以看出,中医是“未病”、“欲病”、“已病”等“三病”兼顾的,其灵魂是总体性、辨证施治;而西医更注重局部,往往直接用生化、物理等方法针对问题本身去“治已病”,比较起来缺乏总体性、辨证施治的灵魂,更像是试验科学。

从这个角度分析,西医更多地体现了技术的层面,“下医”的特色比较明显;而中医是“上医”、“中医”、“下医”等组合的“三医”保健治疗科学体系,其科学内涵与当今医学界倡导推广的“三级预防”相吻合。

所以,中西医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技术再高明也不能替代科学,而科学却不容易被清晰地认识和掌握。技术的发展,可以完善科学的手段;科学的发展,可以指导技术的进步。可悲的是,国人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来打压中医,使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蒙受了重大损失。

很长时期以来,“治未病”的医疗理念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治已病“所取代,其结果是各大医院人满为患,老百姓的医疗支出负担日益沉重。

面对西医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自己应深刻反思“最看不起中国文化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自己”,最终造成了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的全面萎缩。

从反封建开始,到建国以后几十年的政治运动,再到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挟带着各种思潮汹涌而入,天元人逐渐丧失了自我,甚至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