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 (第1/4页)

也不会太难为太子,想必太子妃也是明白这事的。今rì臣真的有事要办,这就告辞了,一些事待以后再吧,太子妃请留步!”着不待韦氏有反应。几步走到门边,打开后走了出。

韦氏呆呆地站着,还保持着想上前拉陈易的姿势,呆了一会后,才反应过来,长长地叹了口气,眼角竟然有泪滚落下来。稍后一脸颓然地坐到榻上。依着榻上的小桌几无声地抽泣。

“为何要让我嫁给如此懦弱的一个人啊?!又为何让我遇到这样一个婆婆?竟然要让我抛即太子妃的脸面,数次这般求人!”她心里无声地悲叹!

………………………………………………………………………

因这次事件李显认错的态度很好,又非常诚恳地请求所有朝事继续让武则天处理,他要努力读书,多向自己的母后学习处事经验,现在不敢出来主持处理朝事,让武则天心稍宽,再加也没太多的大臣站出来死谏。要让太子有多处理朝事的机会,最终这件事慢慢平淡,没有什么人受此牵连。

不过武则天并不愿意就此罢休,她还会有进一步打击李显的动作出来,而此事的始作俑者贺兰敏之,也不希望就此罢,想将事进一步推演下。

知道贺兰敏之的心思后。陈易也对武则天进行了劝谏,他并没针对贺兰敏之想借机打击李显的事表示什么态度,只是向武则天了自己的看法:相对于几个哥哥,李显xìng子懦弱了很多。稍加斥责就马上认错,如此听话的太子为何还要频繁斥责呢?要是他怀恨在心,积蓄怨恨一并发作,到时又会闹的满城风雨,徒增伤心!李显愿意放弃代皇帝处理朝事,给武则天以继续执掌朝事的机会,为何还要频繁地闹出风波呢?逼急了兔子都会咬人呢,陈易劝告武则天,凡事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为贺兰敏之的一再蛊惑,就频繁斥责李显,要斥责他也要等他有什么不服的苗头出来,挑战她的权威时候才下。

陈易零零碎碎的一通话竟然被武则天听了进,没有听从贺兰敏之的建议,进一步冷落李显,而是听任其不管。因为武则天没进一步深究,只是让人传话,要李显多读书,多反省,让李显和韦氏大大松了口气,很听话在躲在东宫里,夹着尾巴做人。李显和韦氏猜着是陈易在武则天面前过了什么,为表示感谢,韦氏还曾派身边的一名亲信小宦官宫外传话给陈易,想当面表示谢意。不过陈易却是没理会,只是让来传话的人告诉李显和韦氏,有任何事待以再他有机会到东宫给李显授课时候再。

…………………………………………………………

朝堂上看起来平静了一些,转眼就chūn末夏初了,倭境内已经有连续的消息传来,我东夷道大军应倭国民请求,起兵平叛,要将倭境内所有纷争都消灭掉。

在起兵前,东夷道大军也向倭境内的各大势力发出强硬的命令,对那些还在彼此争斗,用诉诸武力段夺取势力范围的各部落发出了最后的通碟,要他们即刻起停止相互间的争斗,向我大唐军队投降,不然大唐的战刀将临他们头上。随着命令的发布,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的我大唐东夷道五万余人马,立即从驻地近江城出发,分兵数路,往各自预定目标位置出发,准备先对付实力最雄厚的那些部落,逼迫它们归降,要是不愿意降,或者还在犹豫中,那大唐的战刀将往各部落头上挥。

那些或明或暗得到大唐支持的各部落,到这时才反应过来,起先大唐明里暗里的支持只是想消耗他们的实力,并不是真的帮忙的,到了最后大唐军队坐收了渔翁之利,可悲的是他们还自以为得到了大唐的支持,狠命与对死拼,死伤了无数的人。如今休整了一年多的大唐军队杀过来,他们如何能抵挡?不要已经拼耗了大部实力的各部落无法与大唐军队对抗。即使没相互拼杀前,也没有一个部落的力量可以对抗任何一路杀过来的大唐军队,即使所有部落的力量联合起来,也没办法与五万jīng锐的大唐军队相对抗的。除了放下武器投降,他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在秋风扫落叶般的辉宏气势中,大唐军队所向披靡,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在几个月之内就荡平了倭境内相互争斗的几大势力。

大唐军队此次再动,美其名曰是还倭国百姓以一个安定、没有战乱的生存空间,将那些还敢置大唐命令于不服的各部落全都一窝端掉,许多倭人相信了大唐军队的宣传,竟然群起支持,此情况让高侃等将领惊异万分。真没想到放任倭国事务不管,如今打着收拾残局,平定倭国内叛乱,还倭国以安宁的旗号再起战事,竟然得到倭国百姓的支持。

可以,如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