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 (第2/4页)

留之无害,去之不必,还可以在社会上勉强生存。既没本领又难相处的人恐怕早已淘汰,四种中仅存名目罢了。

靠不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山的人要有本领吃山,靠近水的人要有本领吃水。本领大,吃得好、吃得多,本领小,吃得少、吃得坏。靠山,本领大可以开矿,本领小只能打柴。靠水,本领大了行轮船,本领小了捞鱼虾。如果什么本领都没有,还不是望洋兴叹。

归根结底,“吃”的是自己的本领。靠山靠水都靠不住,只有自己的本领最真实。你看,“靠”这个字的结构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依赖他人的念头殊属“非”是。

一席话中国画家为什么喜欢画竹子?你看,这副墨竹盖了一块压角章:“喜其直而有节”,这就是答案。还有别的理由吗?有,竹子的中心是空的,代表虚心,“竹本心虚是我师”。白居易说过,竹有三大美德:身直,心空,节贞。——不但有节,而且“节”非常坚固。

你们为什么又喜欢梅花呢?梅花的枝干完全不合“直而有节”的原则,而且也不“虚心”。啊,这是因为梅在冰雪中开花,送来春的消息,“数点梅花天地心”。还有,梅花香气很淡,是“暗香”,仿佛不求人知,可是谁闻到了那香气永远忘不了。这些特征代表中国人理想的人格。你们不用看竹的标准看梅?当然不。也不用看梅的标准看竹?当然也不。要是那样,竹和梅都一无是处了,是不是?我们不会故意把世界弄得那样丑陋。我们就梅发掘梅的优点,就竹发掘竹的优点。

来看这幅画:为什么这样苍白?啊,这位画家我认识,他说人生是苍白的,所以他要把苍白展现出来。那么,旁边另一幅画为什么色彩缤纷而强烈?那是因为后来这位画家想法变了,他说人生是苍白的。所以他的画要特别注重设色。哈哈!真有意思,你们的画家真懂得人生,或者我该说,中国人真懂得人生!

人生咏叹调

《芳草》

圣宗

人生,只一次。

只一次在母腹中酝酿魂灵,只一次在襁褓中哭累了眼睛,只一次在小河边裸出胴体,只一次在木排筏上嬉动黎明。

只一次攀撷那紫红的桑椹,只一次天真地追逐无轨的风筝,只一次想搭梯到月宫里捉小兔,只一次18岁的梦魇震颤心灵。

只一次在玫瑰园中吞咽香馨,只一次在山巅拦阻流星,只一次在大学论坛捕捉人生,只一次在浩淼中莫知所云。

只一次在妈妈的噙泪里远航,只一次同狄俄尼索斯痛饮酩酊,只一次不惑之年迷惑,只一次在白发里呼唤青春。

人生许多一次,真正的只一次。只一次被丘比特金箭射中,只一次在天国的殿堂洗礼膜拜。人生许多只一次,要多次的,是要做许许多多几生几世的有益事情。

人生真味

文汇报

柯灵

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这“三字经”不是我发明的,但我在滚滚不尽的岁月淘洗下体会到了此中的人生真味。

时间很冷酷,也很仁慈。时间使我丧失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

我经历的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每走一步都不是轻松的。时代考验了我,也哺育了我。这是不幸,也是大幸。

生活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生而有涯,每个人只能读到有限的章节,因此必须认真地读。

必须画好生命的句点,不辜负自己到这瑰玮的人世走这一遭,使自己能够安静而轻快地作一次最后的发言:“永别了,世界!祝福你前途无量!”

人生自然的节奏

林语堂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光,个人如此,国家亦复如此,在此一段时光,我们充满了早秋精神,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主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这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己心中想望的东西。这时,感觉到已经有所获得,和以往的堂皇茂盛相比,是可贵而微小,虽微小而毕竟不失为自己的收获,犹如秋日的树林里,虽然没有夏日的茂盛葱茏,但是所据有的却能经时而历久。

我爱春天,但是太年轻。我爱夏天,但是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