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这时候老管家很自然的离开,郑玉成慢慢的陪着她往前走,两人低声简单的说着话,慢慢的向屋里走去,莫卡听到两只宝宝的的叫声,抬头看到两个保姆抱着孩子正站在门口,欢笑着叫着“妈妈”,莫卡的心顿时成了春水,跑过去。

郑玉成慢慢走在后面看着亲热抱在一起的母子三个,轻轻的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可惜俺写的这个历史背景不是王大少改变的那个历史背景,否则可能会好点。不小心又写了一些有关历史的东西,可能又会引起不满,不过这真没法子,俺不想写一个现在大家常见的中国商人,那真是···没法洗白的黑,让莫卡喜欢这样的商人,显然让俺不乐意的,而且现在的所谓精英商人,真没几个好的,俺不乐意写。所以俺给小郑这个身份,在俺看来,其实传统的中国商人一定会耻于和现代中国商人为伍的,多数商人无德,但这其实又不怪他们,而是环境形势和社会所迫,所以又成一个怪圈。

☆、第 22 章

郑玉成的母亲比莫卡晚一天到,当天晚上郑玉成就带着两个儿子去见过郑母,并没有带莫卡一起去。莫卡反而有些安心,结果没有安心多久,管家就来请莫卡。

莫卡有些胆战心惊的换上别人给搭配好的衣服去见传说中的郑母。她有和老人打交道的经验,但那只限于农村老人,至于这位传说中的郑母,莫卡只要一想,就有些腿软,很想抱住门不走,但为了儿子,她还是撞着胆子去见。

莫卡很快就见到了郑母,和先前所想的那种盛气临人的贵妇人完全不同。郑母衣着并不华丽,也没有珠光宝气的首饰耀花人眼。

素色斜襟袄,宽松浅色裙,莫卡自己会刺绣,自然看出来那看上去非常简约平常的服饰,绣着同色极华美的暗纹,单这一套看上去不起眼的衣服,功夫决不在自己给郑玉成绣的唐装之下,但比那套唐装,更显得不动声色。看似简朴,隐约透露着大气来。

盘着简单的发髻,只戴着一支碧色云纹发饰,腕上一串淡色玉珠。整个装扮清清淡淡的,却透出一种古老而优雅的从容来。

郑母虽然是六十多岁的人,但保养得很好,淡眉秀眼中依稀能见当年的风华雅致,也丝毫没有富贵逼人的气场,对着莫卡微微一笑,郑玉成对莫卡点点头,站起来为双方引见:“这是家母,你称郑夫人就好。”然后对郑母说:“这是莫卡莫小姐,郑莫离,莫家聪的母亲。”

莫卡拘谨的问好,郑母微微而笑,让她坐下,莫卡紧张的坐下,听他们母子谈论一些琐事。

莫卡看到两个儿子穿着自己亲手做的衣服,玉雪可爱的坐在婴儿床里滚爬,张着手要求她抱,莫卡想伸手又不敢,万分纠结。

也发现郑玉成依旧穿着平时的衣服,并没有穿上她特意做的唐装,心里不是不失落的。

郑母顺着莫卡的目光看去,有些了然,于是淡淡一笑解释:“你做的很好,不过因为一些原因,我家是不穿旗装式样的唐装的,你做给孩子的就很好,我看过那套给玉成做的,绣工很好,很用心,可惜了。”莫卡有些不解,三件都差不多吧?

郑玉成微微咳了一下:“我回去和你说。”

郑母大概是知道莫卡的情况,资料之类的想来早就了解的很清楚,和颜悦色的和莫卡聊了几句,不过莫卡本着少说少错的原则,并没有聊下去,大多是郑玉成母子之间说一些家事,其中也包括接两个孩子去美国的事情。

莫卡因为已经有心理准备,虽然还是很难过,但相信这样安排是郑玉成做主的,必然是有道理的,也没有什么反对的。

过了不久,郑玉成就和莫卡告辞离开了,两个孩子留了下来。

莫卡觉得郑母和郑玉成之间的相处挺奇怪的,完全不像普通人家那样亲昵,也不像有什么矛盾,但那种虽然有亲情但保持着礼仪的方式,不嫌太客气了吗?

反正她是做不到看到儿子而不亲热的,要是父子的话还可以理解,母子那么长时间不见面,何必那么平淡呢?但那种不合情理的礼仪,似乎又非常自然。

郑玉成没有在意莫卡的小纠结,只是简单的解释了衣服问题:“做的很好,绣的很好,我也很喜欢。不过我家里人哪怕穿现代流行的唐装,都不穿这种从旗装演变过来的唐装,大概是家族习惯性的厌恶满族人吧。你看我经常穿的衣服,西装也好,中装也好,家居礼服休闲,都没有对襟的旗装式样的唐装。”

莫卡明白了:“呃,我知道了。”海外华人之类的,都比较爱国吧?话说她也挺讨厌辫子戏的,秃瓢的男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