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2页)

Γ�踔薪锥纬鞘惺桥┐宓�1.48倍,小学阶段城市是农村的倍。从教育经费拨付的政策看,该市主城区初中生人均教育经费是贫困县农村的倍,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是贫困县农村的3倍。有的农村学校校舍、设备设施坏了无法维修,教师进修费、差旅费都无法报销。有的县乡还千方百计卡学校的经费,致使有的农村教师上课用的粉笔都限制数量。

……

我无力罗列教育不公的种种现象,教育不公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起点的不公、过程的不公和结果的不公,关于这些不公,媒体及诸多学者已有相当广泛的关注。我认为,要终结中国教育的种种不公,仅仅依靠教育行业自身的力量来改变,是很难的。 。。

中国教育怎么了 公平之忧(10)

教育不公的根源在于社会不公,可以说,没有公平的社会,就不可能有公平的教育。

出于地缘及政策性倾斜的原因,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巨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先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获得迅猛的发展,然后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也得到有力的推进,这两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广大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却呈现无力的状态,导致西部地区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纷纷涌向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大片农田荒芜、大量乡镇寂寥冷落的现象。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其后果是整个社会结构发展的失衡,包括在教育投入上,东部地区对教育投入游刃有余,西部地区却捉襟见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无力支付教职工工资的现象。在这种状态下,要想让西部地区的孩子们获得与东部地区的孩子们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过程,是不可能的。

我认为,不管是从战略角度还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国家都应当充分利用政策杠杆,努力推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从战略角度看,东部地区虽然有地缘上的优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为国家获取大量的外汇。但这个优势同时又是致命的劣势:外向型经济由于对国际贸易有着强大的依赖性,一旦国际经济出现状况,这种外向型经济就会遭遇致命打击,这一点,在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已经凸显无疑。

另外,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大量的支柱性经济集中于东部地区是相当被动的,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剧烈波动,东部地区就势必成为战略性目标,从而对国家经济命脉构成致命威胁,这一点,经济学家以及军事学家们已经有过广泛的论述,无须我在这里啰唆。

从战略角度考虑,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性支持,既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安全,也有利于国家安全。从经济安全角度分析,我国有十多亿人口,有利于发展内向型经济,从而降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一花独放,没有受到致命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形态为内向型经济,其商品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内而非在国外。因此,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投入和支持,既保障了经济安全,也保障了国家安全。

当然,发展内向型经济的前提是“藏富于民”,国家要大力提高国民的经济收入,大力增强国民的购买能力。国民富裕了,手头有了钱,发展内向型经济就有了坚实的保障。

东部地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西部地区以发展内向型经济为主,这既是经济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中国经济安全的有效办法。如果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均衡,这就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事实上,国家对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视同仁,努力实现发展的均衡,这符合全体国民的意愿,也充分体现对全体国民基本权利的一视同仁的尊重。都是中国人,凭什么东部地区的人就可以过上好日子,西部地区的人就只能受穷、只能为东部地区的人打工?政策上的一视同仁,既顺乎民意,又能激活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可谓一举多得。

没有经济上的均衡发展,就不可能有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充分的发育和发展,才能实现对教育的充分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才有可能。

中国教育怎么了 公平之忧(11)

从区域内部来看,也只有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一个地区,应当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切实完善农村学校的设施设备,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应当让农村教师的待遇高于城市教师的待遇,因为农村教师面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