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九十多年过去了,先生所深恶痛绝的现象不但没有绝迹,反而愈演愈烈,成为教育界的普遍现象,如果先生九泉之下有灵,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着名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姚国华4先生这样描述高校现状:

职称*严重,首先表现为官僚控制职称这一利益资源的授予,学术权威官僚化,其次职称作为利益资源被滥用,造成鲤鱼过江之势,完全失控。教授、博导漫天飞舞,知识分子却落为功利之徒。

真正的创造性人才青黄不接,中国长期与世界一流的科技发展无缘,国内一流的科技成果也严重下滑。从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直到院士,人数却以惊人速度递增。教授终身制,评教授难,当教授容易。

中国教育怎么了 价值之忧(4)

上方指定学术带头人,给以各种好处,没有列入的,再努力也没用,行政主导权力造成学术泡沫。

学术*严重,假成果、假学问、假效益遍地都是;学术会议、成果鉴定、资格审查、项目审批过程普遍玩手段走过场;吃喝、游玩、送礼、拉关系、做交易反倒成了实质内容。尽管高级职称和高级学历四处泛滥,学术思想水平的绝对值却在下降。

文化水平作为一种资格、一种摆设,随意地为功利目的进行炫耀、交易、买卖,也是文化本身的贬值与*。

许多“科研”是剪刀加糨糊的工作,学生做论文也多是抄袭。某着名大学的教师创办一家公司,从该校三年来的一百多项科研成果里,选择购买几项通过正式鉴定并获了奖的用来开发,结果个个赔本,原来这些所谓“成果”大多是假的。

学生工作*严重,每年几万元经费学生根本看不到,搞活动又要人再交钱,没人敢问;公然截留奖学金的一半,说是补助特困生,却在隐性途径里消失;成绩最好的学生奖学金没份,而拍马屁、送礼、做人女朋友,就可以入党、评奖、当干部、当标兵,被赋予各种肉麻的名誉;许多政工干部家里礼品成堆。学生向上反映*事实,反被指责:“这般大惊小怪,将来如何适应社会?”

学生*严重,政工干部直接给某些学生指定职位、授予权力,造成学生分化,学校与学生之间产生鸿沟。

有的人有着令人尊敬的知识分子面纱,实际上是不学无术,专事投机钻营,既无忠诚的信仰与理想,也放弃了严谨的学问与思想,知识分子斯文扫地。虽成不了暴发户,但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无论社会竞争多么激烈,仍旱涝保收。

学校员工心思不在学生需要、项目进展上,上下班开口就是钱、权、利,生活里更只有吃穿行住用玩。文化学术活动没时间搞,但餐馆、娱乐场所却高朋满座。最饶舌的人、最闲着没事的人,却往往是最得实惠的人。

一些行政和后勤人员没有世俗生活之外的任何追求,由于他们在公开场合下的人格地位较低,所以许多人需要以无形的方式寻找补偿,能捞什么就捞什么。他们对教学的干涉却无孔不入,常常为了体现和验证自己的面子,不惜让教授和大学生们的腿都跑断。师生本是学校的主人,却得罪不起普通的行政人员。学生更是背气,见谁都得毕恭毕敬,无一人得罪得起。

从食堂的师傅到看门的大爷,通常都是权势人物的“关系户”,这造成了校园恶劣的人事关系。后勤部门正式职工多是家属子弟,许多人根本不干活,指手画脚,在家拿工资,房子占几套,真正干活的是从外面招聘的待遇极低的临时工、合同工。

大学里考研究生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收集所报考导师的作品,摸清其研究领域、套路,特别是主要观点。答问时要显得自己完全被导师的高大身影所覆盖,且佩服得五体投地。导师一看自己如此了得,开怀一乐,自然觉得孺子可教,收入门下。

姚国华痛心地说,今天,中国社会利益格局基本形成,创业的机会缺乏。大学生走出社会,求职困难,身份低微,失去尊严。一些女大学生甚至成为青春剥削的对象,求职尤其苦涩。招聘者挑脸蛋,要看身着泳装袒胸露背的“*”,简直成了侮辱人格的“选美”。

中国教育怎么了 价值之忧(5)

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或“幸运儿”,男生显得格外无奈。他们通宵达旦看盗版海外影视,玩电子游戏;甚至酗酒、殴斗和赌博。因嫖娼被抓获而开除屡见不鲜。受青年女性拜金主义的刺激,他们急不可待地梦想发财,比尔?盖茨是他们最为仰慕的偶像。

姚国华先生前面所罗列的这些现象,让我看得冷汗直冒。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